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谁在唱衰中国楼市:长期拐点之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4日

进入第7个月,楼市低迷状态未见好转。

这一轮楼市下行,是类似2008年至2009年初或2011年至2012年初的周期性下跌,还是漫漫熊途的开始?中国房地产的长期拐点是否已至?

如若将房地产放到与宏观经济相关联的视角来看,在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初期,房地产扮演的角色仍然非常重要,也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替代,所谓中国楼市崩盘论是没有依据的。

但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的测算,今后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随着经济增速的调整而向下一个台阶,即经济增速下降到7%-8%,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到15%-18%。而在过去十多年间,房地产投资的年均增长是23%。因此,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有周期性调整的因素,但长期调整的因素也存在。”上述人士称。

住房需求到达峰值

支持房地产拐点论的证据似乎越来越多。“中国在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房地产需求的峰值期现在已经出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7月19日称,构成中国房地产70%以上住宅的需求峰值是1200-1300万套住房,这个峰值预计在今年可以达到,之后需求走平甚至逐步回调,导致今后房地产投资增速再向上非常困难。

刘世锦认为,这不是短期的周期性拐点,是一个长期的拐点。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2010年达到203亿平米,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0.3平方米。乡村住宅总面积为210亿平方米,人均31.7平方米。如果中国未来顺利达到70%以上的城镇化率,城镇住宅总量应该在300亿-350亿平方米时达到存量的饱和。

数据显示,2013年底在建商品房存量约为64亿平方米,其中约75%是住宅,即50亿平方米。当年新开工约14.6亿平方米,以这样的速度,4到7年内,也就是在2017-2020年间就会达到300亿-350亿平方米的总量平衡点。

这意味着,当下这种住宅增量开发的模式,正在透支未来需求。

包括万科总裁郁亮和金地董事长凌克在内的地产商均认同,住宅市场存在天花板,新建商品房的年均销量将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开始下降;但短期内,住宅市场仍有需求,目前仍未出现长期性、趋势性的拐点。开发商观点的支撑与当前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实际上刚完成不到40%,而国际经验表明,要到70%左右才会转入一个低平发展新阶段。今后几十年的城镇化过程中,还有几亿人要进城居住,对住房仍有大量需求。

不过,根据今年3月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0%左右,比之前预期的70%大幅放缓,相应地,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会放缓。

前述发改委人士也指出,当前城镇化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虽然人口基数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在放缓,2013年城镇人口增幅甚至是下降的。

世联行报告指出,未来从人口结构上看,首次购房和改善需求将逐步减弱,叠加其他投资渠道的分流,房价上涨趋势将放缓。

短期下行压力仍大

此前的6月4日,住建部总经济师冯俊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大多数房地产市场的指标仍是增长的,只是增速在下降,只有少数如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成交量等指标出现了负增长。“2013年前几个月的新开工面积增长和成交量增幅等指标相当大,目前的这种负增长是由前期基数大造成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当下楼市调整仍是短周期的。他分析,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历过三次房地产短周期,当前处于第四次。基本上每隔三年经历一次房地产市场“春夏秋冬”轮回。今年开始的这轮去库存时间要拉长,房价下跌的时间估计超过8个月,但绝非崩盘节奏。

短期内开发商的压力仍然很大。“以前一线城市如北京,经历过多次市场的调整。但以前调整只有半年左右,但这次调整期肯定不止半年,北京二手房和一手房的交易下降去年年底就开始了,现在已经过了七八个月的时间;二手房作为一手房市场的前奏,还没有任何回暖的迹象。”北京一位中型地产商不无忧虑地说,下一步的市场还是有下行的压力。

该开发商认为,究其原因,是宏观经济仍未稳定下来。这带给地产的,不单单是购房能力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信心的影响。江浙、福建等发达经济区去年、前年,都有一些小开发商老板跑路,这虽然是个案,但对购房人的心理预期影响很大。

世联行指出,近两年的高地价使地产企业的前期投资压力增大,投资回收期延长、周转速度减缓;此外,投资物业占比上升,也减慢了地产行业的资金周转速度。

在市场行情向下时,短期内提高资产周转率的有效途径是降价跑量。近期万科、保利、雅居乐、富力等大型地产商在上海、杭州、广州、天津等区域已经开始变相降价促销。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房地产将在面临短期(未来6个季度内)振荡下行后逐步分化并软着陆,但中国房地产的债务危机传染力可能低于预期。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