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4日
“石灰石的破碎,熟料的煅烧,水泥的粉磨,以及包装等各套工序,都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我们的产能。”近日,会昌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新上的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企业生产的高标号水泥赢得了广阔的市场。《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我市众多传统企业像会昌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一样,纷纷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加快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据统计,2013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35.78亿元,同比增长13.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5.32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利税总额297.8亿元,同比增长62.20%。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我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优势矿产业调整升级为重点,加快稀土钨向应用产业延伸,加大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新材料和应用产品的占比,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做强家具产业为重点,加快壮大现代轻纺产业,实施联合重组、品牌建设、上市扩张等工程,积极鼓励县(市、区)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服装、工艺品玩具、印刷包装等产业整体转移。同时,规范管理稀土、玻璃纤维、铁合金、焦炭、萤石、水泥等行业准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共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38.4万吨、造纸落后产能2万吨、铜冶炼落后产能0.6万吨,传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市加快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我市加大力度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着力建设新兴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国家级赣州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和赣县稀土和钨新材料、崇义硬质合金新材料、赣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定南稀土永磁、会昌氟盐化工、兴国氟化工、上犹玻纤新材料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欣欣向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我市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含量更高、自主发展能力更强。2013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1.65亿元,同比增长14.89%、增速列全省第2位。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已占到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6.5%,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