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付 森:铁路货运改革应找准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转眼间,铁路货运改革实施已有一年。一年来,铁路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门到门”运输办理站增至2066个,其中具备接取送达服务能力的车站972个,基本涵盖了全国大中城市。

  回眸铁路货改,成效虽然显著,但问题依旧多多。最受铁路部门推崇的“门到门”服务得到货主点赞的同时,却没能成为制胜一招。可见,推出多样化的贴身服务固然重要,但却并非铁路货运改革的关键。

  运输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时效。与公路相比,铁路在中短途运输中劣势尽显。而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发展,以往铁路引以为傲的长途运输,也在时效性方面渐现疲态。虽然铁路在点对点物流运输的时效方面扳回一城,但在目前高铁运能不足,牺牲货运保障客运运力的大环境下,这一策略能走多远,尚待考究。

  运输市场竞争另一个关键是价格。自2012年以来,铁路部门连续的3次提价,将货物运价增加了38%。上调之后的运价从表面看来,远远低于公路价格,然而将货物运输的两端物流、装卸成本考虑进去后,铁路运输的价格优势也风光不再。

  可见,如果铁路部门还是抱着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垄断性不放,就难以在关键领域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当前铁路货运发展空间被高速发展的民航货运业、蜘蛛网式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电子商务由“网”落“地”的物流试水逐步挤压,留给铁路自我调整的时日已不多。

  从当前来看,铁路部门应该发挥运量大、安全性能高的优势,积极与其他物流企业组合,在合作日益频繁的交通体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更应该寻求在货物运输中性价比与时效性之间的平衡点,继续优化自身服务。

  从长远来看,铁路部门不应拘泥于“汽车—火车—汽车”的发展模式,可以考虑打开思路,将货运部门分离出来,引入民企竞争机制,组建涵盖民航、公路、水运在内的综合物流企业。(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付 森)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