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汪长纬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
昨天(6月16日)国内许多知名网站都刊发了京华时报的一则消息,说的是北京今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暂停了延续10多年专门向高级职称人员单独倾斜的政策,而是注重向退休时间早的高龄群体和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员倾斜。相关消息称,此举不止北京一地。我之所以对这条消息格外感兴趣,是因为从中看到了在养老金改革上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趋势,这就是力破待遇终身制的利益固化藩篱。
现行养老金制度广受诟病,除了历史原因或人为因素形成的多规制,还有一个并不符合公平原则的待遇终身制。专业技术人员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退休前的职称高低,公务员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退休前的职务高低,普通工人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退休前的级别高低。也就是说,人们退休前的待遇差别决定了终身差别,这种差别要伴随退休后十几年、几十年的漫长岁月,最终还要带到骨灰盒里去。如果说退休前的待遇差别体现的是按劳分配原则,那么退休后大家都卸下了社会角色的负担和责任,都是养老金的领取者,却依然让待遇终身制把人们分成三六九等,分为尊卑高下,至少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也徒增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
还是回到暂停向高级职称人员单独倾斜养老金的政策上来。今年之所以各地都推出如此举措,据称是贯彻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当然,连续多年给高职称人员开退休金小灶,意在弥补历史欠账,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倘若形成惯例,成为永久性的规定,每每如此,则实加剧分配不公,造成许多退休人员的心理失衡。我有两个从企业退休的朋友,同一年评的副高,一个由于单位名额限制十几年都没晋升,“一副到底”,而另一位仅仅是在退休前一年逮到一个机会修为“正”果。可这些年来虽然每次增加退休金他们都受惠于倾斜政策,但终究增加的额度不一样,难免心中都有难以言说的滋味。那位副高曾当着我的面开涮正高:你只当了一年的正高,凭什么退休金年年都比我增加的多?并要我这个“写评论的”评评理。其实,这个理是不难评的。凭着退休前的职称高低享受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待遇终身制,而这种待遇终身制也是利益固化的一种表现。
待遇终身制的利益固化在公务员退休上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退休前的局处科股决定了退休后的生存状态,真正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所以,才会有人退休前打破脑袋也要往上拱一拱,图的是再升个一官半职;才会低职高配,副职享受正职待遇;才会多设虚职,以调研员、巡视员名义提高职务等级,而这一切都决定了退休后的身价,即使只当了一年副局长也要比干了十几年的处长拿的养老金多。
国人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追求公平地经天义。尽管绝对公平不可能不现实,但相对公平总是可为的,至少不能继续以国家政策强行提高某个特殊群体的待遇水平,而要优先提高相对较低群体的养老金水平,最终打破由于职务、职称、级别带来的待遇终身制。这样的养老金改革走向是值得期待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