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1日
多家P2P平台陷入兑付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摄影 张衡年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除了互联网宝宝,P2P平台也迅速膨胀。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P2P平台,去年行业总成交量约1058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但与此同时,从去年9月开始,不断有平台陷入兑付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今年以来,已有45家P2P平台跑路,仅5月就有8家。
今年5月,银监会召集国内知名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行业准入、监管制度等问题征询意见。5月底,包括银监会、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再次召集P2P机构,进行行业情况摸底。P2P行业的监管时代即将到来。
P2P风险密集爆发
P2P网贷平台是指个人到个人的贷款业务,也就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的P2P无抵押民间借贷模式。由于资金门槛较低,收益率高于普通理财产品,P2P网贷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即便已近千家,但P2P平台仍然在以每天三五家的速度上线。P2P网贷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融资困难。然而,但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危机。
“按我国法律,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4倍,超出的部分将不受保护。目前,大多P2P平台借款人给出的利率在年化15%-25%左右,个别甚至高达30%,远远超出了银行贷款利率和法律规定,可以说利率越高,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位P2P平台从业者向记者透露。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有74家P2P平台出现问题,其中仅有3家为2012年设立,其余均为2013年设立,有些甚至成立当月即出问题。
而除了传统的P2P平台,不少企业为了应对资金周转困难,开设了P2P网贷自融平台。“企业在银行、小贷公司和民间机构都借不到钱了,就自我包装一番,大规模融资。这种做法无异于毫无监管的发债,风险很容易失控。”上述从业者对记者说。
P2P网贷平台一个又一个的坍塌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4月底,银监会、支付清算协会相继牵头召开打击非法集资情况和内容交流会。相信在不久之后,一些打着P2P旗号在浑水摸鱼的平台将因为监管而被迫关闭。
鱼龙混杂缺少监管
根据现行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只需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互联网站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在通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注册一个域名,招几个客服,再找个第三方支付,马上就能上线。”上述从业者向记者透露,“网站的模板淘宝上就有卖的,基本上是零门槛。不少P2P平台都是打着P2P的旗号在非法集资。”
低成本和监管盲区无疑是造成P2P平台鱼龙混杂的主要原因,而投资者旺盛的投资热情和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吸引了大批人前赴后继涌入P2P网贷,其中不乏一些线下高利贷商人,甚至是毫无资本运作经验的人。不少P2P平台纯粹为了圈钱而刻意粉饰平台实力、淡化风险警示,更加加剧了投资者的辨识难度。
除了低门槛与监管的缺失,不少平台启动前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一些平台缺少资金实力和金融行业的从业经验,为后期风险的失控埋下了隐患。此外,很多年轻的网贷平台缺乏市场影响力,一旦网站遇到黑客攻击造成瘫痪,或者有不利于平台的谣言,很容易导致挤兑。
更为致命的是,随着平台数量的急剧膨胀,投资者的数量早已跟不上网贷平台的发展速度。优质借款人的匮乏给平台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少平台盲目提高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无疑为平台运营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为行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担保模式存在隐忧
是否担保成为P2P平台重要的划分线。目前,担保公司是P2P平台的“标配”,但担保显然不是万全之策,否则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平台垮塌,老板跑路的现象了。同时,各家P2P平台担保方式、担保程度也是千差万别。
据记者了解,规模较大的P2P平台一般采用平台担保,即P2P平台本身参与了担保,如以设立风险基金的形式,承诺对出现逾期的标的第一时间进行补偿。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坏账,P2P公司就得自掏腰包承担责任。不过,一旦平台垮掉或者是跑路了,那么投资者的借款就打了水漂。可以说,平台担保模式对平台自身要求很高,资金数额巨大的业务很可能关系到平台的生死存亡。
而更多的P2P平台选择的是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担保公司向借款人收取保费,由第三方担保公司承担风险。但面对巨额借款出现逾期的时候,担保公司往往会发生没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的情况。
“第三方担保实际上就是投资人把回款的安全寄托在P2P公司身上,而P2P公司又把风险寄托在担保公司的身上,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可想而知这个风险经过层层转嫁,到最后可能没人会承担。因为对于担保公司的能力投资者是不知道的,同时,现在很多网站找的担保公司都是没有融资性牌照的空壳,其担保能力也没有监管和考核,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该从业者对记者说。
目前,国内P2P平台良莠不齐,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建立自身的风控体系,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该从业者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率,多看少动,不盲目跟风,同时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波动。
相关链接
金融创新需要监管先行
网络金融给传统金融业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国家对于金融创新整体而言依然持支持态度,但这不意味着国家会放松监管。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迎合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如小额贷款、网络借贷等,使得不少消费者及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性也渐渐暴露出来。
因此,业内认为风险控制与监管问题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攻克的两大难题,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否掌握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则是这一新兴业态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同样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能完全套用传统金融机构监管模式。
作为伴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P2P网贷,不少平台游走在金融的灰色地带,不受存贷比、资本金比例的限制,快速膨胀。很多线下第三方财富也开始穿上P2P的外衣,希望借助P2P更快、更容易地融资,一些P2P平台,不过是地下钱庄由暗翻明的新渠道。从P2P公司的角度来看,对于在快速发展中的平台来说,利用资金池确实有助于帮助其扩大资金规模、拓展P2P业务,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却是风险巨大,一旦平台出现“跑路”等恶性事件,投资者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然而我国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法规少之又少,而P2P平台自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监管盲区。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监管标准还存在较多争议,P2P的监管细则最快可能在年底出台。而证监会正在制定的股权众筹监管细则很可能先于P2P监管规则,于近一两个月内出台。
正因为我国正规的金融体系还不能完全覆盖实体经济的需求,所以互联网金融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但金融创新更多的应是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将创新作为逃避法律约束和制约的手段。
北京出现首家跑路P2P平台
仿佛一出不断重复的戏码,又一家P2P互联网金融平台卷款跑路。近日,有投资者发现“网金宝”网站已无法访问,而其网站显示的累计成交金额已超过2.6亿元。这次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网金宝”被认为是首个发生在北京的P2P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事件。虽然众多投资者在投入金钱之前认为已经“做足功课”,却依然迷失在平台给自己标榜的各种光环之中。可以肯定的是,P2P行业野蛮生长,亟待监管细则给出规范的缰绳。
据投资者提供的合同显示,“网金宝”的担保公司为湖北中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但是,该担保公司官方网站上显要位置已经挂出声明,称其与“网金宝”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更没有任何合作,“网金宝”网站刊登的文件中涉及该公司的公章及法人代表签名均系伪造。
据了解,目前监管层已经就此事展开调查,“P2P频繁发生的跑路事件已经震动了央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现在已经联合公安部门对北京的平台进行排查,同时公安部、高法已经开始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全国的P2P平台进行排查。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今年以来,已经有45家P2P平台卷款跑路。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