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
公司焦点
商报记者 李扬帆
A股上市公司在2014年掀起担保高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有近千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担保领域,其中不少公司的担保金额已经超过公司净资产。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担保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融资的成本,因此正常的担保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超额担保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对担保企业的财务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将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波及整个A股市场。
998公司担保额达2万亿
天康生物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为天康集团、天康畜牧科技提供银行综合借款授信额度4亿元人民币提供担保。无独有偶,昨天中航地产也发布公告,公司将为其旗下两家子公司6亿元的贷款提供担保。
实际上,天康生物和中航地产只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担保大潮中的一个缩影。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有99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对外担保公告或表示有对外担保计划,担保资金合计约20159.7亿元,较去年同期13731.3亿的数据增长约46.82%。
从行业分类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涉足担保领域的积极性最高,共有615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有过担保记录或者发布了担保计划;紧随其后的是房地产的89家公司和批发与零售的79家。在具体公司方面,物产中大今年对外担保的频率最高,担保项目多达198笔;而在担保规模上,比亚迪则独占鳌头,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今年将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总计900亿元的担保,同时还拟为参股公司提供30亿元的担保。
警惕30%担保红线
就担保对象而言,今年A股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主要指向两类对象,一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比如比亚迪计划在今年为子公司提供高达900亿元的担保;二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及关联方,比如西藏药业计划在今年为控股股东担保3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股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规模的激增,上市公司所承受的担保风险也日益突出。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在今年发布担保公报的998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61家公司担保金额超过其净资产规模。其中西藏珠峰今年计划为子公司及控股股东提供2.4亿元的担保,但其净资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不足1007万元,担保规模相当于其净资产的23.8倍。
国泰君安投资顾问张涛表示,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不应超过其净资产的30%,否则就很容易将上市公司推入债务链条之中,若担保链中某一家企业或某些企业发生经营问题和财务危机,很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导致上市公司陷入困境,而广大股东的利益自然也会受到损害。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有利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董事会、大股东和其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因此对于对外担保金额过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有必要保持一份谨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