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作者:谭浩俊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利润指标已从2013年的10%下调到2014年的5%。即便如此,一些央企对能否完成5%的利润指标仍没有信心。部分央企开始担忧,今年央企的利润表现或许比去年还差。而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央企的年度利润是3.8%。
从前些年的利润暴涨,到现在连5%的增长指标都难完成,我们不禁要问,央企到底怎么了。难道真的只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吗?显然,这是在为利润水平下滑寻找客观原因。问题的症结,可能还在僵化的管理体制和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思维。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那几年,央企的发展可谓进入了一个十分快速的阶段,不仅发展速度很快、规模扩张也十分强劲,利润增长更达到了十分惹眼,以至于让外界也产生了国进民退的感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却又找不出这样发展的有力证据,无法让人对央企的发展产生强大的信心。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等,都成为了央企的囊中之物。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给予央企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等,更成了央企利润的最主要增长点。
而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压缩,银行信贷的收缩,以及地方政府所能给予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减退,央企规模扩张的速度也放慢了,投资力度也明显减弱了,此前那种非正常经营的效益也开始大大萎缩,最终到了连5%的目标也难以实现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央企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能够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工作、产品结构调整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工作,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品牌培育、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即便规模扩张速度慢一些,效益差一些,可能也不会出现短短的几年时间业绩就大变脸的现象。而且,有可能会业绩越来越好,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毫无疑问,央企目前遇到的利润困局,只是整个央企发展困局的一个缩影。因为,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经营者的发展思维,是很难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的,是无法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的。特别是垄断行业,一旦脱离国家的行政垄断、政策垄断、资源垄断,就有可能象前些年的供销、粮食等企业一样,在瞬间陷入困境。
央企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否则,只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但是,建立混合所有制结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一些已经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的央企来看,其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似乎并没有多大诚意,尤其在如何破解垄断难题方面,基本都有意回避了。这一步迈不开,改革又何从谈起呢?难怪迈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公开表示,没有控股权,一切免谈。
事实也是如此,太多的事实证明,在强势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面前,其他所有制资本是很难在合作过程中居于平等地位的。如果建立混合所有制结构以后,仍然得不到相应的话语权,仍然居于从属地位,还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呢?
令人欣慰的是,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范例,那就是其下属的四维图新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不仅选择的合作对象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在股权设置方面,也放弃了绝对控制的传统思维,建立了比较公平、规范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权与战略合作者腾讯的股权基本相等。
如此一来,四维图新在今后的发展中,就不会受制于国有,不会失去市场的公平与灵活。那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活力也会大大增强。象过去那种只依赖规模扩张的现象,在四维图新身上就很难再现。
所以,对央企来说,如何通过加快改革来破解目前的发展困局,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且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会议和纸面,而应当迅速落实到行动上。利润需要关注,但更需关注的是企业的体制、机制,是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