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小国企“家族化”折射大问题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汤嘉琛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在一片缺乏规则意识的土地上,显然不会只长出违规招聘一棵“毒草”。

  广东惠州一家仅有24名员工的小型国企,有8人与该公司4名领导存在亲属关系。在被员工举报后,该公司承认举报涉及的员工确为领导亲属,但对媒体辩称“其中1人是组织调动,另外7人是临时工,属于正常招聘”。涉事领导称,亲属们“为避嫌干活很积极”。

  “组织调动”和“临时工”的老套说辞,糊弄不了媒体和公众。无论有关各方如何狡辩,几位领导及其家属占据公司的半壁江山,都不是一个现代企业应有的景象。这种堂而皇之的“裙带招聘”,不仅与国企的属性相悖,也破坏了选人用人制度的公平,更折射出了当前一些国企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大问题。

  国企领导为何热衷于“近亲繁殖”?一方面是因为,国企的福利好、工作稳定,在就业难的背景下更是令人羡慕的“香饽饽”,领导招聘亲朋好友进入公司,也算“近水楼台先得月”;另一方面,国企领导在选人用人环节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且这种权力很难受到监督,让招聘“关系户”的潜规则成为了“显规则”。

  这种国企“家族化”的做派,最大的危害是对选人用人规则的破坏。无规则,必然乱象丛生。以单位领导的个人亲疏和利益考量决定招聘,不仅会让企业招不到最合适的人才,还会因为强化“派系”而影响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而在一片缺乏规则意识的土地上,显然不会只长出违规招聘一棵“毒草”。从媒体报道可知,正是这几名给亲戚“开绿灯”的领导,同时被员工举报涉嫌贪污国有资产、在200万元建设项目招投标环节违规操作、在回收大型公共汽车业务中吃回扣等问题。最新消息称,该公司董事长已被惠州市检察院立案调查。

  这家小如麻雀的国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剖国企管理乱象的标本。试想,一家半死不活的小国企尚且如此,在那些规模和利润都很上档次的大型国企中,招聘和管理环节会不会藏有更多猫腻?规范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一些国企“家族化”的不良倾向,有关部门理应保持警惕。

  另外,值得探讨的是,这家以拆解报废车辆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之所以陷入经营困境和管理混乱,与它的国企身份有密切关系。没有市场竞争的生存压力,企业很容易滋生出管理和人事方面的乱象。事实上,诸如拆解报废车辆这种业务,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可能会做得更好。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让一些国企尽快转型升级,也是治乱良方。

分享: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