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事业单位涨工资不是《条例》的唯一看点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李晓亮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7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多位专家表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此将与机关体系松绑,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5月26日《京华时报》)

  事业单位改革是这些年一直热议的话题,因为牵涉面广,关注度高,组成机构复杂,所以也一直是个重难点议题。之所以改革不那么顺畅,还在于某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事涉某个群体的公共改革,首先要从其从业者的职业定位、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预期方面进行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焦点一直是去行政化的问题,过去并不承担行政职能的很多单位,改革推进迟滞,本质上也是源于其较笼统的“准公务”、“准行政”的模糊角色定位所致。

  如果沾上“行政”二字,那么所有的权利保障、薪资福利等各方面,就能一劳永逸地高人一等,那么触及这些实质利益的相关改革,自然进退维谷,左支右绌了。让人伤神的是,明明是人事管理考核规范化法制化的事业单位改革,但是不少人关注点却更加实际——3100万人有望涨薪。盼了几十年,终于有点实质的至少是纸面上实质的东西,最吸引人的也还是“3100万人有望涨薪”这个看点。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义来看,这其实是最“政治正确”的一点了。我们就是要“行政松绑,联动市场”。就是要更注重个体的价值能力和权利诉求,让市场根据各个单位和个人的市场表现,最公正地予以精准回报,而不能让其永远躺在行政襁褓中,波澜不惊却也没有多少价值回馈弹性地混完职业生涯。

  但市场经济有涨有跌,没了行政的捆绑,薪资和能力以及绩效挂钩,随市场起伏,这就是去行政化的要义之一。不用公共财政兜底,不能让全体纳税人买单,要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在去行政化之路上走得更稳健,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目的。如果对《条例》的解读只剩“涨工资”,则极其片面。市场非行政,没有只涨不跌,改革关涉全域,工资涨跌只是自然的联动反应,只愿“看涨”其实还是主观上没认清去行政化的实质。

  只有纳入综合改革的全局,我们才能看清《条例》的意义。激活人力价值活力只是第一步,工资涨跌根本不该是噱头,而应立足自身实际,完成角色转化。除承担行政职能的,其余突出经营、公益属性,那就要主动淡化行政色彩,重视公共服务方面的素养提升。当骨子里不再有“准公务行政”期待,相关系列改革才能更无阻地推进到底。

分享: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