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王梓/制图
□中国保险报数据中心 李忠献
中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恢复营业以来,其发展可谓春潮涌动,大戏连台;端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而搅动这股春潮的因素除了政策逐步放松、市场环境趋好之外,投资保险业的一股股资本力量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构成了保险业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从改革开放后国有资本的“一股独大”,到1996年后泰康、新华等一批股份制公司创建,再到入世后外资资本蜂拥而至、2005年前后民营资本的异军突起,以及2010年前后银行系和地方系险企的相继崛起,投资中国保险业的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的资本大剧,比之商业大片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中国保险市场上,一轮轮投资过后,谁能够笑到最后?
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从一家保险公司完全垄断市场,到形成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上百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自1979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市场主体不断扩大,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的垄断局面。1988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等单位合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和美亚保险公司在上海开设分公司,标志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第一步。1996年,泰康、新华、华泰、华安和永安等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中国保险市场上迎来了首次大批量扩容。
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国有资本在行业中一直占据着优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存量资本从竞争领域中不断退出,在保险业总资本中的比例逐步降低。
据了解,截至2001年,中国内地共有52家保险公司(含筹建),其中国有独资及股份制保险公司20家,合资及外资保险公司达32家(见图一)。形成了外资公司数量超过内资保险公司的局面。到2014年,中资保险公司共有90家,外资保险公司共有54家。其中,中资财险公司44家,中资寿险公司43家,中资再保险公司3家;外资财险公司21家,外资寿险公司28家,外资再保险公司5家(见图二)。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入世之后,资本投资保险业的特点变化。
外资资本的短暂春天
入世后,外资保险机构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04年12月,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其中寿险公司23家,财险公司14家,再保险公司3家,另有5家外资保险中介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其中12家机构是中国入世以来批准的。124家外国机构设立了187家代表处,而中资保险公司数量仅有77家。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中资保险公司。2003年,外资资本占保险公司总资本的比例约为29%,2005年的占比约为31%,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2005年全面开放的当年,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度攀升至8.9%的高峰。
外资进入中国保险业后,一方面,带来了国际先进保险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保险业的发展。2004年,在农业保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在成都分公司获批开业。通过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带动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1996年批准成立的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和华泰财产等股份制保险公司,在入世后的三年中,又进一步吸收外国资本、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优化股份制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竞争,对中资保险公司形成了一定的挑战,迫使中资保险公司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
然而,好景不长,外资险企在中国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大发展。在2005年达到峰值之后,外资险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到2014年第一季度,其市场占有率已下滑至3.045%。一些外资险企选择了放弃,如纽约人寿在2011年1月份完全退出中国市场。有一些外资险企,则主动选择了降低股权占比,如光大永明人寿,成立时中外股东各持股50%,后由于亏损,外方股东加拿大永明人寿持股比例则降低到24.99%。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并没有外资保险公司打算放弃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
轰动一时的“十八路诸侯”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保险需求不断扩大,保险市场潜力逐渐显现,吸引了其他行业的资金投入。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受此刺激,大量的民营资本涌入保险业。2005年前后,保监会接连批了数张中资保险牌照,业内亲切地称他们为“十八路诸侯”。他们分别是:国民人寿、平泰人寿、华夏人寿、昭德人寿、联合人寿、国信人寿、国华人寿、颐和人寿、阳光健康、昆仑健康、正华健康、永诚财险、华农财险、安华农险、万全汽车保险、渤海财险、东安财险、安邦财险。
在获得批准筹建的这批保险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股东来自民营资本,以新理益系、万向系、泰达系为代表。2004年12月,天平车险(前身为万全汽车保险)成立,由5家民营企业联合出资组建,刘益谦(新理益系的统领)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同时,刘益谦还掌舵国华人寿。民生人寿是频繁出现股权变动、经营班底更换的公司,而在这背后主要是万象系资本的进进出出。此外,活跃在保险公司股东里的还有控制渤海财险的泰达系资本。
这一波保险业扩张潮,无论从数量上、速度上抑或是影响力上来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需要有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并且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管理能力,这对于资金能力相对薄弱的民营资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制约,而且许多民营资本功利性较强,这与保险行业盈利周期长的特点相矛盾。因此后来有些民资退出,多家险企股东更迭,公司名称变更。在中国保险市场寡头垄断的态势下,十八路诸侯只能夹缝突围。时至今日,根据保监会网站显示,上述一半的险企已不见踪迹,其中多已改名,甚至是数度更名。
银行资本的大举杀入
进入2010年,保险市场再次风起云涌。银保渠道的高速增长对于银行资本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10年,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专业代理、银邮代理三渠道保费收入分别为4314.85亿元、62.73亿元、5245.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89%、6.02%、34.99%,其中,银邮业务占寿险公司业务总量的49.95%,同比上升2.24个百分点,已占据寿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历年银邮渠道业务占比见图三)。在混业经营的指导理念下,国内各大银行开始向保险业大举进攻,成为当年股权变动中最生猛的接盘者。
2010年1月28日,交银康联在上海挂牌,注册资本2亿元,交通银行和外资股东澳大利亚康联集团分别持股51%和49%。标志着国内首家银行系保险公司成立。紧接着,4月,北京银行收购首创安泰人寿50%股权。首创安泰人寿正式宣布更名为中荷人寿,第二家银行系保险公司诞生。
7月31日,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银保险100%股权转让给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行成为中银保险惟一股东。 10月28日,工行在与国泰人寿、太平人寿等公司的谈判未果后,与法国安盛、中国五矿达成协议,工行将持有金盛人寿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金盛人寿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
而此前曾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建行控股太平洋安泰人寿终于也在12月27日尘埃落定。建行合计持有太平洋安泰51%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太平洋安泰改名建信人寿。2013年1月,姗姗来迟的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出资25.92亿元认购嘉禾人寿51%的股份,嘉禾人寿更名为农银人寿。至此,五大国有银行悉数控股险企。
随着银保混业经营时代来临,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将有利于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其带来更多利润增长点,也会有更多银行参与其中。
地方军团风靡南北
就在银行资本频频进入保险业的同时,地方政府也看到了保险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左右,于是地方资本“粉墨登场”。2010年前后,以紫金保险、浙商财险、泰山财险、锦泰财险、珠江人寿、东吴人寿、前海人寿等为代表的十数家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江南北。这些企业多由地方政府牵头、股东多为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大型企业的。其中多家是已涉足银行、资产管理、信托等领域、独缺保险牌照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近年来,全国多地均提出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城市,而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引来各地政府重视。成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既可以承揽股东业务,又可以吸纳充足的保险资金投入当地建设。
保险业“地方军团”是一股正在崛起的新力量,目前发展势头可谓方兴未艾。但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历经三十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的保险主体也只有140多家,距离美国4000多家保险主体的数量还差很远。中国保险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必将继续吸引各路资本蜂拥而入。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金融体系内的各大公司也都将朝着混业经营的模式发展,除了银行系保险公司外,我们或将看到证券系保险公司、信托系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系保险公司的出现。
下一波引领保险业投资热潮的“资本面目”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泰山保险股东持股比例
渤海财险股东持股比例
新华保险股东持股比例
交银康联股东持股比例
康家语/制图
(数据来源:保监会、公司年度信息披露、保险年鉴及公开资料)
天平车险的股权变迁
2004年12月,天平车险成立, 天茂集团的持股比例为20%、上海益科创业公司持股比例为20%、上海浦育海实业公司持股比例为20%、海南华阁实业持股比例为13.57%、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公司持股比例为12.65%、海南陆达科技公司持股11.16%
2007年8月28日,天平车险注册资本由成立时的2.2亿元变更为4亿元人民币,其中益科创业占比19.99%;浦海实业占比18.70%;华阁实业占比 18.66%;日兴康生物占比12.40%;新理益集团占比10.45%;海南陆达科技占比 9.90%;中皓实业占比9.90%。
2007年12月29日,天平车险第一次发生股东权益变更,新理益集团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天平车险2180万股股份转让给陆达科技、2000万股股份转让给日兴康生物。
2010年7月,天茂集团、益科创业、浦海实业各持1.1亿股,占比20%,并列天平车险第一大股东。华阁实业投资持7464万股,占比13.57%;日兴康生物持6960万股,占比12.66%;陆达科技持6140万股,占比 11.16%;中皓实业持1436万股,占比2.61%。
2013年4月24日,法国安盛宣布将购入50%的天平车险股权。购入之后,安盛保险股份公司的持股比例50%,上海益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4.89%,海南华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10%,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25%,海南陆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8.31%,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持股7.44%
2010年银行大举“入侵”保险业
1月28日,交银康联在上海挂牌,交通银行和外资股东澳大利亚康联集团分别持股51%和49%
4月,北京银行收购首创安泰人寿50%股权,首创安泰人寿正式宣布更名为中荷人寿
7月31日,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银保险100%股权转让给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行成为中银保险惟一股东
10月28日,工行与法国安盛、中国五矿达成协议,工行将持有金盛人寿60%的股权
12月27日, 建行合计持有太平洋安泰51%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太平洋安泰改名建信人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