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张 双:如何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6日

  “为什么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非常困难?为什么大量社会资金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积极性?为什么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不易聘用到科技领军人才?”

  在5月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连珠炮似的发问,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自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政府管理方式的错位和市场化创新环境的缺失,日渐成为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障碍。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开始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过去在中低端产品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也逐渐减弱。当前,只有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才能找到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出路。

  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前提在于充分认识和尊重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同规律。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且突出特点是不确定性,要经过大量探索和失败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鼓励科技创新要宽容失败,不能把管理经济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科技工作上来。

  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关键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一头连着科学研究,一头连着产业经济。技术创新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经济活动的过程,是技术、管理、金融、市场各个方面创新的有机结合,唯有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满足企业多元化、市场化、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后劲在于优化人才机制,扩大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鼓励和服务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调动起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只有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让全社会的创造潜能和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早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切实转变,为全面深化改革蓄积新的红利,为经济行稳致远注入不竭动力。(经济日报记者 张 双)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