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桑胜高:南方将迎新一轮强降雨 内涝凸显城建"干旱"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4日

  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称,从5月13日起,南方部分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局地还将伴有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各地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灾情。

  这场降水天气之所以备受公众关注,是因为在稍早前的5月11日,一场暴雨刚刚袭击深圳。初步统计显示,暴雨共造成深圳约50处内涝,约300处道路积水,42条道路因积水而交通中断或严重拥堵,约2500辆汽车被淹。

  年轻的特大城市在特大暴雨面前如此不堪一击,更增加了人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几多拷问。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令世人惊叹,但当自然灾害考验来临时,城市基础设施又是那么的脆弱。这种脆弱暴露出前些年,一些城市在建设规划方面的“干旱”。比如,深圳建市初期排水管道标准较低,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显然,当人们缺少对城市科学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城市必然会在特殊时刻暴露出自己的“短板”。

  暴雨导致的深圳“内涝”只是一些城市规划建设遭遇“干旱”的缩影。多年来,一些地方在搞城市建设时,重地上建筑、轻地下设施,重城市硬化、轻城市绿化,重短期建设、轻长期规划,埋下了许多隐患。各地应认真梳理前些年城市规划建设的“欠账”,从现在起,研究对策方案,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让城市在自然灾害面前经得起考验。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城市建设正在进行,前车之鉴,切不可重蹈覆辙。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努力把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威胁风险降到最低。首先,城市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各地在搞城市建设时应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和论证,决不能照抄照搬别的城市建设理念和规划,应让规划建设的城市适应本地的气候、地形、地势等。其次,城市规划建设要统筹兼顾。既重视地上规划建设、又重视地下科学布局,既重视城市硬化,又重视城市绿化,既重视眼前建设的质量、又重视长期规划的效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的“软件”。各地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防患于未然。(经济日报记者 桑胜高)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