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冯是虎:重点菜价走势应“重点”关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3日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4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7.9%,环比下降9.3%。

  就在菜价大跌的同时,生姜价格却异军突起,零售价格一度攀上每斤12元的历史高点,“生姜价格赛猪肉”成为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群众热议的话题。这一市场反常现象提醒我们,政府在抓“菜篮子工程”的时候,不可忽视对重点农产品价格走势的监管,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定重点农产品生产流通秩序。

  为什么要关注生姜、大蒜的价格走势?因为近年我国蔬菜生产流通秩序已经出现深刻变革,可概括为规模效应、准入限制和大流通格局。这三者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当前“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大流通体制建立在“公司+农户”的规模化生产之上,与此同时,各地蔬菜市场固定摊位的租赁制也设置了市场准入门槛,这就削弱了小农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作用。2010年后,政府提出“市长要管菜篮子”、“大城市要有自己的菜篮子”,正是针对现实设立的政策措施,收到很好效果,遏制住蔬菜市场“过山车”般炒作之风。但是,生姜、大蒜等个别品种行情却仍然大起大落,严重伤害到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近年生姜、大蒜的价格特征,除了受到大流通格局资本牟利影响外,容易被市场操控是重要原因。生姜、大蒜是居家过日子必需的调味品,可谓是蔬菜中的“大众化产品”。它们还具有药用价值,另外,含有天然的抗菌成分容易被保存运输。这也就难怪姜商、蒜商中间流传着“3年不赚钱,赚钱养3年”的炒作经验,他们时而压价囤积,时而抬价牟利,自2010年至今,生姜、大蒜的价格剧烈波动2次以上。

  笔者认为,有效应对生姜、大蒜价格的巨幅波动,减少“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带来的危害,就必须增加市场要素对于蔬菜生产的参与和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譬如通过设立生姜、大蒜种植保险,使菜农们的收入能够稳定,从而稳定产能和价格;再如要强化政府信息服务能力,专家们认为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事件屡有发生,与我国农产品生产缺乏合理有效规划、农民多以眼前价格决定来年生产密切相关。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在预警方面发挥作用,通过网站、QQ群、手机短信平台,引导农民调节生产,加强对菜农的种植技术指导。此外,树立农产品的品牌也很重要,可考虑在生姜、大蒜种植历史悠久的地区,为优质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认证,这样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就会小些,还可以提高菜农的收入,提高生产者的品牌维护意识。(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是虎)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