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投资4.5亿元、占地485亩的世界最大机械钟塔公园传出将关门歇业的消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思路,对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没有直接关联的项目,及时停止投入和建设,这样的举动值得肯定。但人们不禁想追问:当初,这个耗费巨额,且与民生几乎不沾边的工程,是如何以“民生工程”的名义开建的?
数据显示,2010年建设世界最大机械钟塔公园时,赣州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5%,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4%;全市有215万农民年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贫困发生率达29.9%。在颇显“捉襟见肘”的民生保障问题面前,却投资数亿元,建一座钟塔,的确令人费解。可见,在一些地方,民心工程已经成了一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满眼”都是民心工程,有些却在鲜亮的外衣下,变成一些官员政绩走秀的“舞台”。民心,也一次次地被这些“民生工程”伤害。
要杜绝这样的伪民心工程,就必须建立工程终身负责制,并列出该类工程的几个硬指标,如开建可行性、实际投入、工程效果、民众满意度等,以此来判断一个民心工程是否可行。一旦出现问题,不管当时负责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均需要对此负责。让民心工程终身负责制成为为政者的一道“紧箍咒”,才能挤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空间,保证民心工程不变味、不走样,真正暖民心。(经济日报记者 吴杭民)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