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一条公路就是一个地方的“动脉”。近日,记者走进赣州市开发区潭口镇代卫村,只见一条新修的公路环绕着房屋,直达村民家门口。
村里代卫和岭下两个村民小组之间,以前是一条泥泞难行的泥巴路,涉及村里近100户村民的出行,村民赶集、出村,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条路。若走另一条路,则需绕行两公里。“路面坑坑洼洼,骑摩托车去赶集,一路颠簸得要命,很不安全,对车损耗也大。”“道路狭窄,装建材的大货车进不来,农副产品运输难。”……村民纷纷抱怨道。了解这一情况后,潭口镇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决定建设好这条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路”。
因该公路修建属规划外项目,没有项目资金,资金缺口成了公路建设的“拦路虎”。为解决资金难题,潭口镇通过联系“三送”帮扶、企业赞助、群众自筹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20多万元,历经两个月,终于修建好这条公路。公路建设过程中,镇、村安排人员实地监督指导,严格施工标准,严把工程质量,保证了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公里多长的乡村公路于今年初修建好,打通了公路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颠簸进乡村、摇晃出家门的历史已成为过去。昔日的“摇篮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当年屡烂屡补、屡补屡烂的“永修路”如今铺成了平坦的“致富路”。如今,活跃在村里的汽车、摩托车也多了起来。“现在下雨天走路都不用穿雨鞋了,骑车去赶集比以前节省了一半时间。”村民范名甫看着修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开心地笑了起来。“村干部和‘三送’干部们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真是帮到我们的心坎上了。”村民范名瑞感激地说。
公路通,民心畅。农村公路畅通后,在解决“行路难”的同时,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在马路修好了,农产品方便运出去,我今年准备再多种几亩。”范名瑞说起了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