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8日
西安市民靳先生遇到了件棘手事——母亲生前在银行存有480元,不取可惜;可要取的话,得先花1000元,为其他5个身处外地的兄弟姐妹做《放弃继承权声明书》的公证。公证处得知存款为480元后,建议靳先生“不要做此公证,不划算”,银行也建议放弃取款。无奈之下,靳先生决定放弃这笔钱。
这类事情时有发生,不少继承人因存款少于公证费而放弃取款,成了一笔笔“死账”。银行严守制度和规定,保护储户利益,并无不妥。最应该反思的,其实是“鼻子大过脸”的公证费用,是不公正的公证收费制度。在网上一搜,“办个公证为何需要这么多费用”、“公证处乱收费、漫天要价”等呼声并不鲜见,大到巨额房产,小到数百元遗产,一纸公证书带来的“乱”和“贵”,已影响到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
现行公证收费标准是上世纪末制定的,已不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且,我国公证项目众多,涵盖财产分割、结婚就业、出国升学、招标投标、保全证据等方面,除要降低收费外,还应打破公证垄断,适当削减公证项目。如果公证收费漫天要价,则背离了公益属性。当唯利是图的公证大行其道,公证机构容易失去公众的信任。(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何勇海)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