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7日
创业是一博。不过,在采访中,当我问受访学生你准备拿什么博、又博什么时,他们大多准备得不那么充分。
这不是学生的错。他们只在课堂上和社会舆论中知道了一些市场原则,很多学校还在拿1998年开始的创业潮和成功者来鼓舞学生创业。事实上,当年那波创业潮只属于那个时期的特有现象,那时的学生是用知识博资本——学生的资本是头脑里的知识,尤其是互联网知识,而那时各路风投又恰好急于找到懂得互联网并有志创业的学生。于是,知识资本两相吸引,一波IT创业潮便形成了。
而今天,由于互联网让知识的专属性大为降低,加之风险投资方向日趋多元化,互联网知识博资本的创业神话就很难再上演。所以,学生创业者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拿什么去博、博取什么就成为问题。
面对学生就业压力,各地都在出台鼓励引导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告诉学生:此地创业环境很好,当下是创业的最佳时期,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张。然而,细细研读这些说明性的文件和宣传册,却发现一个通病:没有告诉学生创业是博,这博的资本便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创新创意,而博取的目标方向是全球化的市场,而不仅仅是资本市场里的风险投资。
有一个学生家长的话很透彻,他告诉想创业的孩子,现今吃不缺、穿不缺,路也多、车也多,好卖的东西只有一种,那就是别人没想出来的。这里的创新既有技术工艺创新、营销创新,也有资金利用方式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而创意,更是要“别人没想出来的”,或服务、或产品,抑或仅仅是个“想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以“创”博市场的想法,去投入创业征程。(经济日报记者 隋明梅)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