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6日
近日,南京汽车限牌的传言四起,当地紧急辟谣,仍有不少市民扎堆购车。直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出面予以澄清,表示限牌“必须征求公众意见,必须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必须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后,公众的疑虑才稍稍减退。
为何政府部门反复辟谣,公众依然将信将疑?
一方面,这固然是与谣言言之凿凿有关系;另一方面,此前不少地方政府一边辟谣,一边出台相关政策的做法,也让民众滋生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面对这一尴尬,当务之急是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长远之计,则是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在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出台时,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公开。
提升公信力,政府要主动作为。首先,要建立维护政府诚信的法制体系和问责体系,严格依法办事。其次,要建立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重大事项让公众知晓,重大决策让公众参与。(经济日报记者 王捷)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