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冯其予:光伏产业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5日

  4月下旬,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逐步回暖,行业全年销售收入3230亿元;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年初的7家增至年底的15家,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部分企业全年净利转正。

  从3年前的内外交困、苦苦挣扎,到如今的逐步回暖。几经起伏的光伏产业,似乎已经走出了寒冷的“冬天”。然而,我国的光伏产业离真正的做大做强,还有不小的距离,如果不能认真总结这一轮行业周期的成败得失,不能弄清楚近两年行业逐渐恢复的真正动力所在,光伏产业在未来重蹈覆辙,也不是危言耸听的事情。

  光伏产业之所以经历了这一轮低谷,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环境极度恶化,更是因为国内不少地方不顾实际一拥而上,将光伏产业发展当做地方转型升级的政绩,才最终导致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在危机发生之后,地方政府在行业性损亏中越位干预,提供种种保护措施,不少企业未能根据市场的信号作出具体而适时的调整,直至问题的爆发。说到底,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未能发挥出来。

  当前光伏产业的情况好转,也是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方面,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6GW,同比增长12.5%;全年多晶硅、组件价格分别上涨47%和8.7%。加上欧盟对我国光伏“双反”案达成初步解决方案,我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作出终裁,国内光伏产业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方面,受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整等影响,国内光伏产业此前的无序发展态势得到一定遏制。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我国在关键技术、政策细化、贸易环境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国内光伏制造业亏损状况未见根本性改变。不仅如此,已有迹象表明,随着企业效益的好转,一些地方保护落后产能的冲动又起,不仅迟滞了产业升级步伐,阻碍了全行业对外竞争力的提升,也给行业的未来埋下隐患。

  因此,光伏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有所为”和政府的“有所不为”。对于政府而言,必须更加厘清行政边界,更多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