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洋奶粉有新规,国产奶粉何去何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勇强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4日

  国家质检总局对洋奶粉的又一新规从日前开始执行,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官网公布了首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41家生产商拿到了进入中国的“入场券”,日本和美国的暂时“缺席”。(5月2日《新京报》)

  国家质检总局对洋奶粉的新规称得上“史上最严”。进口奶粉被重新定义,只有够得上“国外奶源、国外企业、国外生产、国外贴中文标签”标准的奶粉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进口奶粉,这对“8成进口奶粉是‘假洋鬼子’”的国内奶粉市场,将起到一个整顿肃清的作用。对于国内信赖洋奶粉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有分析称,此次新规意味着洋奶粉的一次大洗牌,合格的入驻,不合格的退出,也给了一些优质国产奶粉扩张,填补“空缺”的机会。笔者认为,新规不是对洋奶粉的打压,更像是在帮着洋奶粉“清理门户”,其结果将使拿到“入场卷”的洋奶粉强者愈强,国产奶粉想要填补“空缺”,并非那么简单。

  近日有媒体报道,“电商平台上洋奶粉与国产奶粉销售冰火两重天,销量排名前十的全是洋奶粉,单店单款月销量破千破万笔者比比皆是,而月销量上千的国产奶粉却凤毛麟角”。有关数据显示,洋奶粉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升至60%以上,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更是接近100%。

  这就是国产奶粉的现状。新规在清理掉杂牌、小品牌洋奶粉后,确实会腾出一些市场空缺,但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填补上去的,是要靠过硬的实力和消费者的认可才能争抢到的。

  近几年,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国产奶粉的整顿力度,甚至提出“像管药品一样管婴幼儿奶粉”。国内乳企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也是痛定思痛,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有些乳企不光在国内自建奶源基地,还“出海”抢占国外优质奶源。不过,这些努力仍然难以赢取消费者的信任,民众对国产奶粉依然缺乏安全感。

  更严重的是,国内乳企明显缺乏与洋奶粉抢占市场的拼劲和勇气。有业内人士披露,“在一线市场,国产奶粉的占有率仅2%。伊利、蒙牛、三元等国内乳企刻意避开在一线市场与洋奶粉竞争,而是选择开拓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市场”。听来令人寒心。

  洋奶粉新规能够清理出的市场空缺,对国内乳企确实是难得的机遇,但以国产奶粉当前的消费者信任度以及自甘退让的懦弱行为,只会把机会拱手想让,眼睁睁看着洋奶粉更加壮大,自己则会在败退中更加羸弱。这是一个事关存亡的时刻,何去何从,国内乳企必须当机立断。

分享: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