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为90后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点赞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4日

  记者调查发现,不小“90后大学毕业生”开始以“隐性就业”方式应对就业形势。隐性就业相对灵活,常见方式有开网店、当管家、全职做家教开补习小班、教钢琴、教羽毛球、教游泳、摆地摊……工作不再限于投奔企事业单位,方向不在限于考研、考公务员。(5月3日新华网)

  简单地讲,隐性就业就是就业者本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了报酬,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或高校就业部门仍然将其记入失业者之列。这几年,很多大学生比较青睐这种就业形式。推究原因不外这么几个。一是就业压力大。每年数百万的大学生拥向职场,求职竞争大,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极其不易。二是社会对劳务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劳务的购买者更注重劳务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这为隐性就业者的出现提供了市场空间。三是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现在的大学生不在为原来的就业观念所束缚,在就业时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必须肯定的是,隐性就业不是失业,而是就业,是由新时代所造就的新的就业形式。这种就业形式是对“显性就业”的一种有效补充,丰富了劳务供给方式,减少了失业人群,分流了就业压力,减缓了社会焦虑。不但为经济注入了活力,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隐性就业未尝不值得肯定。

  有些专家认为,隐性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或过渡办法,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长远和稳定的就业之路。这种想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由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没有铁饭碗,哪里有什么“长远和稳定的就业”?有的只是个人积极面对人生、面对市场、面对工作的乐观态度和奋斗精神。期望找一份工作,吃喝不愁,一生无忧,这本身就是一种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消极而落后的思想。隐性就业者积极面对就业形势,寻求突破,自食其力的态度才和市场精神相契合。

  如果说隐性就业确有弊端的话,那就是这种就业不便于政府管理,就业者的个人社会保障不足。严格地说这并非隐性就业本身之过,而是政府管理的滞后。如果就业统计方法能随着就业形式的变化而调整,“隐性就业”可能就成为了“显性就业”。如果社会保障方式能考虑到各类就业人员的需求,也许这些就业者的社会保障也不成问题。

  对于隐性就业者不应该冷眼旁观,冷嘲热讽,理解、包容、支持和帮助才是正道。

分享: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