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除了卖地,地方还能做什么?

来源:东方网    作者:谭浩俊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据媒体报道,根据最新财政数据显示,“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主角地位依旧稳固。第一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40.3%,而同期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95万亿元,“卖地”收入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达1:1.7。,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55%多。

  都说房地产市场低迷,可是,从一季度土地出让收入的情况看,“土地财政”却一点也不低迷,甚至可以说很是兴旺。很难想象,这些收入是如何形成的,又会用到哪里去。要知道,只要“土地财政”不退烧,房价就不可能退烧,房地产市场也就不可能稳定。

  可以肯定,按照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规律,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让“土地财政”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的。所以出现“土地财政”的高烧,完全是地方政府扮演了推手的角色,是地方政府强行让市场保持“兴旺”状态。

  问题在于,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饮鸩止渴,会让地方经济陷入更加结构不合理、运行不规范、发展不健康的怪圈。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对中国经济作出了检测,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也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中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必须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

  而从目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思维来看,具有实体经济意识的地方并不多。而这一切,主要源于官员的短期行为、升迁观念。对他们来说,经济数据才是最核心的问题。只要经济数据好看,什么可持续发展、健康有序、未来利益等,一切皆可不管。那么,房地产自然是最容易出效果、出形象的手段。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地方已经债务累累,已经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但是,在多数地方眼里,除了房地产、除了卖地、除了“土地财政”,他们真的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也不会去想其他办法。自然,也就死死抓住“土地财政”不放了。而且,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还不会用于还债,而是借助这些收入争取更多的负债,争取建更多的项目。如此一来,实体经济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也就更少了,发展的困难也就更大了。

  而从近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正在酝酿松绑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计划,只是没有哪个地方敢去挑这个头。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是不可能轻易放弃“土地财政”这个好行当的,也是不可能将精力放到如何支持与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去的。而经济何时复苏,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想经济尽快复苏,就必须首先从地方政府下手,让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让地方政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发展实体经济方面,让实体经济不再边缘化。

  而如果地方政府坚持“土地财政”不放手,建议中央尽快调整土地收入的分配办法,让中央得大头。只有这样,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冲动才会有所约束,才能将落脚点放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放到改善民生、发展公共事业上来。不然,什么降低房价,什么解决百姓买房难、买房贵,以读书难、读书贵等问题,都是一句空话。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