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晒"三公"当学香港政府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新明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中央各部门开始集体“晒预算”。其中,“三公”经费预算最受关注。(4月20日中国新闻网)

  这是中央各部门连续第5年推进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在信息公开上较往年力度更大,新看点更多。比如,外交部等4部门首晒“三公”;预算支出细化到最底层科目;公务用车,拆分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等,让人看到了政务公开的进步。

  与此同时,有的政府部门信息粗放,公开范围有限,只晒总表,不晒明细,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惑。其一,为什么各部委间预算“落差”如此之大?今年国家税务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超过17亿元,居中央各部之首,而三公经费排名最后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只拨款97.43万元。公务接待费同样如此。农业部接待费预算在2400万元以上;而住建部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同样是经济部门,规模大、人员多,为什么相差如此悬殊?“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是否一致?

  其二,为什么有的部委预算说明如此牵强附会?比如,农业部4月19日在官网上发布“说明”,就民众纷纷议论的接待费作出回应,称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中规模最大部门之一,总人数17万人,人均接待费预算仅263元。咋一看人均数,确实不多。但让人产生疑惑的是,公务接待费不是福利,也能以“人均”计算吗?难道所有在职人员都参与公务接待吗?

  其三,为什么大多行政经费、人员经费等费用“犹抱琵琶半遮面”?90多个部门中,只有审计署等少数部门公开了人员经费。与之相比,中央多数部门的行政经费都纳入“基本支出”的大“筐”里。

  晒“三公”,目的是保障公民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正如一位专家坦言,“贪污受贿十万百万,社会关注度很高;但预算不严谨,往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可能数亿上百亿,公众关注度却远远不够。”为此,晒“三公”需要更多的“明细”。不仅要晒经费总额,还要晒具体的“明细”,更要进行必要的说明,让人看得懂。只有这样,公众才能参与和监督。

  晒“三公”当学香港政府。香港对于行政费用的监管,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一个部门的支出预算报告往往上百页之长。这种事无巨细,从今年4月,香港特首梁振英就任20个月内的21次外访开支的公开可见一斑。它详细披露了他每一次外出访问的明细安排,包括每项活动日期、地点、行程、随行人员和与之相应食宿、机票等各项开支,共花费了2937630.24元,精确到每分钱。

  那么,香港特首的费用开支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节约、如此详细、如此全面呢?首先,香港特区政府有严格的财政制度。财政预算方案本身详尽明了,细致记载各部门的收支。制定过程,首先就向社会大众公开听取意见,反馈之后,反复修改,最后由立法会审批。而我们到现在只是表面上进行预算公开,也没有十分详细财政预算方案。名义上预算由人大审议,但绝大多数人大代表连预算方案都看不明白。如何花钱,基本上还是政府说了算。之所以我国政府每年“三公”消费达数千亿元,当然也不稀奇了。

  其次,香港特区政府有信息公开制度。香港政府公开信息已形成机制,每年都会定期公开。在财政司的网站上,各年份财政预算方案和相关文件、执行情况都随时可供大家去查阅、下载。还提供繁体、简体、英文和无障碍,比如盲文等多种选择。

  再次,执行制度一丝不苟。由于所有制度的在阳光下运行,公开透明。才能让公民进行监督,保证廉政建设真正得到加强。当然,一旦发现违反制度,政府将严格处理。比如,个人资料私隐公署办公室为两任前专员举行饯别晚宴。香港审计署认为,这不符合香港财政“适度和保守”原则,因此要求两位前专员退还款项。

  今天(4月21日),我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将第三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们期待,要重视预算公开“明细”,改进预算公开制度,将预算公开“明细化”作为一项基本法律给予明确。预算法给力,就能让财政预算更加公开透明,才能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