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公积金改革的法规瓶颈亟须打破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浦江潮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7日

  武汉市拟放开公积金政策,低收入职工可定期提取。据《人民日报》4月15日报道,武汉市今年拟放开低收入职工公积金提取政策,实施差异化缴存。月收入低于1900元且今后不准备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缴存人,可以定期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

  根据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这一规定的初衷是为了保证住房公积金专款专用,但在实践中,却导致住房公积金“济富不济贫”甚至“劫贫济富”——越是富有、越有能力购房的人,越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好处;越是贫困、越买不起房的人,越是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的福利,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躺在账户里睡大觉。这不仅对低收入者不公平,而且与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的初衷相违背。

  资料显示,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50%至60%之间,大量公积金处于“休眠”状态,如果不买房,很多人的公积金只能等到退休后领取,公积金变成了养老金。问题在于,躺在账户里的公积金,年利率只有0.35%,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公积金“躺着缩水”,人们的利益因此遭到损害。

  正是鉴于这样的现实,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探索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有的地方允许缴存人提取公积金用于治疗重大疾病,有的些方规定租房也可以提取公积金。武汉市则打算更进一步,只要缴存人月收入低于1900元,不管基于什么用途,都可以无条件提取公积金。

  可是,从法理的角度看,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变通措施,确实与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不相符,违反了其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的规定。这正是令人尴尬之处——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明明是合情合理、合乎民意的,但却是不合法的。正因如此,这些变通措施还只是少数地方的“自选动作”,大多数地方的住房公积金仍一如既往地“劫贫济富”,民众质疑声不断。

  面对这个法规瓶颈,是禁止各地出台变通措施,还是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应该是后者。要让更多民众享受住房公积金的福利,就需要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打破法规瓶颈,进而为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提供法规保障,让各地变通措施有法可依、名正言顺。

分享: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