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4日
|
新入规模以上企业10户;园区签约引进项目108个,签约资金139亿元;龙事达钨业、伟良钨业、和锋电子等16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2013年以来,大余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企业为何选择大余?园区发展为何发展迅速?工业发展的显著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近日,笔者走进大余县工业园区一探究竟。
“强磁场”加速产业集聚
4月10日,笔者走进大余县新华工业小区,只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余县安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去年底的走访中,服务中心了解到新华工业小区因地势高,造成自来水水压偏低,对几个企业的生产和项目建设造成影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后,马上和自来水公司协商,在园区新建了一座加压站。据了解,仅在新华工业小区,该县去年就投入6500多万元,新建道路2.6公里,形成了五纵四横的路网格局。
近年来,大余县积极完善工业发展平台,形成了“一园三区”工业发展新格局。借助低丘缓坡开发试点和废弃工矿复垦利用政策,该县对工业园区实施扩区调区,申报扩区面积8000多亩。建一个专业园区,引一批企业共同联办“园中园”的模式是目前大余工业发展的新亮点。该县从园区规划入手,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创业园、返乡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等“园中园”规划建设,着手把生产经营上配套协作密切的上下游企业安排到同一园区内,实现企业间紧密协作和资源的“无缝”对接。随着龙事达钨业、伟良钨业、明发矿业、天盛金属新材料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开工建设,该县省级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已初具规模,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
“软实力”安商留商
“大余工业园区一流的安商服务,让我们信心倍增,公司决定将总投资从1000万元追加到2亿元。”谈起如此大幅度追加投资的缘由,萤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怀树一语中的。企业发展或项目建设有难题,干部上门来帮忙,这种“保姆式”的服务,让大余县很多企业负责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为帮助企业解决在建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该县建立了企业服务代理制、“一对一”安商服务制度、安商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针对企业和项目建设中的审批、办证、土地等难点、节点问题,该县严格落实“一个重点工程、一个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的责任机制,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项目进展,该县规定各责任单位每月至少要到挂点企业上门走访两次,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台账,责任单位能自行解决的限期解决,不能解决的由专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
优越的“软环境”不仅留住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也吸引了更多企业的目光。《若干意见》出台后,利用和央企对接的历史机遇,大余县成功签约中远电子信息产业园、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天华山风电等5个重大项目,为大余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注入了新鲜“血液”。
好政策释放“红利”
近日,大余县工信局在深入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大余县企业上台阶、纳税贡献奖奖励办法》《大余县财园信贷通企业融资项目考核办法》等一批针对性极强的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让企业发展再迎政策利好。据了解,在已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大余县再次出台和修订了多项扶持政策,建立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以钨及有色金属、食品药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为重点,该县整合利用奖励、贴息、减税等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二次创业”,促进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
融资难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此,大余县建立多个企业融资平台,由财政注资2000万元为企业担保,通过银企对接、“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去年11月至今,该县通过“财园信贷通”和“助保贷”帮助24家企业融资1.52亿元。南安板鸭厂是大余县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去年顺利实施退城入园技改扩能项目后,年产板鸭能力达到200万只,但企业也面临资金缺口。该县安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得知后,帮其办理了额度为500万元的“助保贷”业务。和南安板鸭厂一样,大余县很多企业从政策中得到“红利”,把政策机遇转化为项目和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