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叶祝颐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2日
财政部3月31日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财政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表示2014年将从五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其中包括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财政部明确,今年将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4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从中央部门公开财政预决算到地方政府公开财政预决算,从党政机关、政府部门晒账本到所有财政拨款单位晒账本,从粗线条公开“三公”经费到单独列出买车费用和公车运行费,细化公开“三公”经费内容,体现出政府对民众知情权的尊重。我期待各级财政拨款部门预决算与“三公”经费公开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的方向努力,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虽说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增加了政府工作量,尤其是细化公开“三公”经费容易暴露问题,引发民众质疑,但是所有“三公”经费接受公众品头论足是建设透明政府的需要。“三公”经费丑媳妇不能躲着公婆,政府对“三公”经费公共信息没有理由讳莫如深。否则,公众会怀疑政府在搞“暗箱操作”,对政府花钱的合法性合理性产生质疑。
现实生活中,不仅一些地方不愿公布“三公”经费数据,就是已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与部门也多是粗线条公布,难以看到“三公”经费的明细账。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所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算公开在深度、广度和及时性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看来,政府部门不仅要定期公开三公经费账目,而且要公开详细账本,把“三公”经费的每一笔账都说清楚,不能消极应付更不能人为制造障碍;同时,“三公”经费应该受到严格的规范与制约,经得起社会评判,从而把纳税人的钱用到刀刃上,不至于出现公车闲置坐等报废的荒唐情形。
进而言之,所有财政拨款部门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公开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预决算账本,而且要从微观角度公开每一笔公帑的来龙去脉,对“三公”经费要做到锱铢必较,来不得半点虚假与马虎。如果政府公开账本成为制度常态,看“三公”经费账本将成为民众实现知情权、监督权的现实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关键在执行。我期待,各级各类财政拨款部门细化预决算信息,推动政府公开账本步入法制化轨道。财政预算决算与“三公”经费账本不仅要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代表质询,而且要通过网上公开等形式与公众见面。政府如何实现预决算公开向民主、科学预决算转变,实际上是检验政府以民为本深度的标尺。此外,政府部门预算外资金、小金库也应该得到治理与规范。
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拨款部门使用公帑要合理适度,不能挥霍无度。完善财政预算制度,避免疲软预算成了“三公”经费大漏斗,很重要。政府预算本是约束政府支出的一种制度设计,但是,从我国财政预算实践来看,政府预算并没有对政府行为产生有效约束,政府预算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自由裁量较多,随意性大的情况,不少地方与部门的决算突破预算。年底突击花钱,“三公”经费居高不下,顶风盖豪华楼堂馆所的事例屡见不鲜。
当然,要堵住财政预决算特别是“三公”经费黑洞,还要健全监督体系,相关预算项目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与公平检验。只有通过法律与舆论监督双重力量管好每一分公帑,对财政预决算违规,“三公”经费超标的单位与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才能让公仆不再“崽花爷钱不心疼”。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