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茶发芽喽,茶发芽喽。”3月19日,是龙南县临塘乡东坑村有机茶园的第一期6000亩标准茶园明前茶正式开采的日子。当天上午11时许,数十名采茶女唱起采茶谣,翩翩走入茶园,轻轻采撷下今年首片茶叶。
连日来,该县各地万余亩茶叶纷纷开始采摘,处处是茶农忙碌的身影。记者来到临塘乡东坑村有机茶园,举目远眺,只见漫山种植的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满山翠绿尽收眼底,新建的现代化茶叶加工标准厂房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走进茶园,记者看到不少当地村民穿行在茶林中,他们有的拴着袋子,有的提着竹篮,双手上下挥动忙着采茶。“明前茶贵如油,今年茶叶长势很好,预计产量可达到5万公斤。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都要像打仗一样抢收了。”茶园负责人谢朗明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
走出茶园,是一条200米的观光栈道。记者不经意间闻到一阵阵茶香,原来是一杯杯现场泡好的明前茶摆在茶桌上,随手端起一杯,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成朵,饮后更是甜香回味。
谢朗明告诉记者,东坑村山地平均海拔600多米,远离城市污染,属原生态山区,此地空气清新,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茶叶生长需要的有机质,这些自然条件适合优质茶种植。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外,茶园全套种植和管理过程都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伴红豆杉而生,饮竹根水而长”是茶园的独门武器。
在茶园里,记者发现不同坡度的茶树丛中间套着不少红豆杉树苗,茶树与红豆杉套种是该园的首创。此外,茶场周围3万多亩毛竹林也是这里生态环境的护卫者。“我们的茶树都是喝竹根水长大的。”谢朗明笑说:“《本草纲目》记载,竹根水具有清热解毒、过滤毒素之功能,被称为神水。今年,我们已经注册了‘虔茶’商标,目前‘虔茶’已卖到了港澳地区。” 正在一边品茶的许日升告诉记者,他在广州做外贸生意,今天特意带了一家人来,“这茶清香、甘甜,好。我们今天是来考察的,好的话现场下单。”
然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是谢朗明经过5年时间成功流转山林改造,第一期标准茶园就达到6000亩。目前,茶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大型企业提供茶苗、技术,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农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统一加工销售。通过这种实现企业产业化发展,并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55岁的东坑村村民谢五月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这里的山地基本上都荒废,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现在山地流转给恒泰公司,我们得到了一笔流转费,如今又在茶园上班,包吃包住,还可以学到一门手艺。”
目前,有600多人专职在该茶场打工,每月收入有1800元左右。在采茶季节,茶场还要聘请2000多名临时采茶工人。东坑村像谢五月这样在家带孙子,空余到茶园上班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都很感激茶园给他们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小茶叶撬动大产业,一种产业的壮大无不凝聚着缔造者的心血。茶园不仅装扮了龙南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为龙南茶农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龙南县现有茶场面积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临塘、南亨和九连山等乡镇,种植品种多为白茶和绿茶,年产茶叶160吨左右。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重点培植茶叶产业的有利政策下,该县将以恒泰茶业公司为龙头,加快标准茶场的建设和茶叶良种的推广,新开发高标准茶场1万亩,实现年产茶叶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