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8日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这是本届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
设置行政审批的本意是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但如果审批过多过滥,而且审批程序和环节混乱,则将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近日,海南省一名人大代表在海南“两会”上“晒”出亲身经历的“行政审批长征图”,让人们看了不禁惊讶。
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的综合发展效应,有人将其概括为“管制松一寸、生产长一尺、市场活力放一圈、结构调整快一拍”。国务院本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生产经营领域这个重点,把企业主体设立、经营范围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审批事项作为取消和下放的重点;二是这些事项社会关注度高,申报量和审批量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较广。可以预见,取消和下放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约束政府权限,有利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扎实推进,虽然人们在政府机关很少再遭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现象,但“事难办”似乎依旧司空见惯。原因就在于,有些单位依然把审批当成权力而不是服务,权力扩张还会衍生出市场寻租行为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取消过多过滥行政审批,并不是政府就不干事情了,而是把政府用于审批的这些精力、权力转移到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上来。这才是简政放权的真实用意。(冯是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