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徐 达:“打车软件免费打车”里的隐形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打车“不花钱”,在减轻乘客打车负担、增加司机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风险,短期表现在支付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长期则是对竞争方的运营及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日前,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再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40个城市的乘客只要用“快的打车”手机软件内置支付宝付款,或用支付宝钱包扫描出租车司机的二维码付款,乘客每单奖励10元,司机每单奖励15元。此前,嘀嘀打车也推出微信支付奖励,用嘀嘀叫车并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和司机各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这意味着,部分城市的乘客打车如在起步里程内,基本不花钱。

  打车“不花钱”,对于乘客及出租车司机都有相当大的诱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优惠政策在减轻乘客打车负担、增加司机收入的同时,也带来风险。

  从短期来看,在支付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风险。首先,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车费,往往要求乘客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甚至打车地点等个人隐私信息,一旦信息泄露,乘客的财产乃至人身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其次,不少出租车上装有多款叫车软件,为快速“抢单”,司机要不时看手机屏幕进行相关操作,甚至与约车乘客联系,分散了正常开车的精力,造成安全隐患。此外,打车软件还为“黑车”提供了生存土壤,存在一些正规出租车在乘客不知情时,将叫车“单子”转给“黑车”等现象。

  从长远来看,打车软件竞相推出返现优惠,其长期运营及盈利也存在较大风险。事实上,“叫车+交易”这一“闭环式”的营销合作,使各大打车软件进入短兵相接的激战之中。大力度的“烧钱”,不能不考虑到未来的盈利风险。虽然对相关公司而言,市场推广期要舍得花钱,只有付出足够的成本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但是等市场培育起来再考虑盈利等问题,显然容易造成资金透支、发展缺乏后劲等问题。国外打车软件通常采取软件公司和司机分成的模式,但国内能否套用这一模式,还需要尝试。

  所以,广大乘客和司机要想吃好打车软件提供的“免费午餐”,需要从强化支付、交通安全、警惕“黑车”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安全驾乘。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