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经济日报:让更多资金和企业回归实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核心提示

  实干方能兴邦,实业才能强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本钱,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会付出惨痛代价。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关键在改革。一是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将已出台的改革措施落实好。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为实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最近,有两件事在街头巷尾流传。一则讲的是浙江温州有家企业,老板带着千余员工苦干精算,一年到头利润100多万元,而老板妻子在上海炒房,8年获利3000万元;另一则说的是在广东佛山,有一家陶瓷企业老总的儿子做了几年房地产,赚的票子超过其父从事陶瓷业20多年的利润总和。

  温州、佛山都是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在发展实业方面具有其他地方少有的先天优势,但无论是拥有上千名员工规模的企业,还是20余年打拼的积累,做实业的最终都没干过“炒房子”的。这一现象道出了一个令人担心的事实: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大、成本高、利润薄。

  这是个老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不能轻视的大问题。个人和企业都是“经济人”,哪赚钱就会倾向把钱投向哪里;资本更是逐利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利润的“冰火两重天”,会让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出来,流向不费力且收益高的“钱生钱”项目。长此以往,“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观念就会盛行,“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就会大行其道,实体经济就会遭遇严重“空心化”的侵蚀。

  实干方能兴邦,实业才能强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本钱,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会付出惨痛代价。如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金融和房地产上玩得太过了,高杠杆率把金融泡沫越吹越大。在我国,由于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投资回报丰厚,致使众多做实业的企业家逐渐将精力转向这两个产业。看一看当下有多少实体企业蜂拥进入银行业,又有多少实业转行炒房、炒地皮,大家就知道,“脱实向虚”状况有多么严重。最近,市场再现“钱紧”,这是继去年6月、12月以来的第三次,其肇因无疑也与此有关。

  风起于青萍之末。对待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有充分判断,才能防患于未然。从2013年的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势头良好,实体经济也有新发展,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很大,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会对我国企业有什么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一切均需要苦练内功、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来应对。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关键在改革。一是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实业有搞头、有甜头。实体企业经营难,与市场体系不完善、交易成本较高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推进工商注册制度的便利化,反对各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助于从根子上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实体企业配置资源的成本,减轻税费负担,让各种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推进。二是将已出台的改革措施落实好。这些年我国出台了不少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力度不可谓不大。有关部门应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工作,并把落实与改革完善结合起来,对过于原则的举措,进一步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对落实不到位的、需完善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唯有真正让好政策不至于悬在半空、不至于留下空白,才能真正防止“脱实就虚”,让更多资金回归实业。

  (本文执笔:马志刚)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