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熊 丽:重庆地票制度有何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3日

  重庆地票制度推出5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议论。从本报记者的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应该说,重庆地票改革是成功的,不失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

  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创新的一个大背景是:城乡建设用地失衡,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农村用地增减率与城镇化进程极不协调,造成了大量闲置浪费。重庆通过制度上的精巧设计,在实际运作中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让农民获得了更多财产权利,而且催生了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效破解了城乡二元用地矛盾,实现了多赢的局面。这种改革探索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也是好的,因此值得肯定。

  在肯定重庆地票改革积极意义的同时,应该看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面广、经济社会关联度高,各方利益交集,各类诉求交错,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具体操作,都存在着走形、变样的可能,导致改革背离初衷。要保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必须坚守两条底线不能破。

  一是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底线不能破。虽然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未批先占、多占少补、占优补劣等“土对策”多年来在各地层出不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就必须严格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既保数量,又保质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必须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继续坚持实行和完善占补平衡政策,先补后占、以补定占。城镇化用地必须走节约集约之路。

  二是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底线不能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以维护农民财产权利为核心。近年来,违背农民意愿的农村土地“被流转”、农民“被上楼”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并不鲜见。无论其目的如何、结果怎样,本质上都是对农民基本权益的侵害。稳妥审慎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同时,要做好各项配套改革,保障进城农民的各项社会保障福利,确保农民无论是进城还是留守,都能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全国人口近半数的农村人口根本利益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鼓励大胆探索,又要切实守住底线,妥善处理好土地相关利益关系,以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使亿万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