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王心俐:"慈善家"邵逸夫去世与"吃不起肉"的失学童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8日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王心俐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不能总是奢望如逸夫先生这般“乐善好施”之人拉孩子们一把,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那些总是在报告中被描绘得近乎完美的社会保障体系。

 

逸夫楼

截屏图:2014年1月7日,用“逸夫”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后显示出的结果密密麻麻地显示在地图上。(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TVB的电视剧长大,一起在“逸夫楼”里度过学生时代。7日凌晨,“逸夫楼”的“楼主”邵逸夫先生溘然长逝。轻轻地你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将近3万座“逸夫楼”密密麻麻地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之上,受益几代学子。

  在香港,逸夫先生和他的影视王国即使再过一百年都不会被人遗忘。但在内地,人们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位慈善家。

  有人说,中国的土豪们,你们难道不汗颜吗?有人说,再多些逸夫先生这样的慈善家该多好!有人说,只有高速路收费站的数量能与天罗地网般的“逸夫楼”相抗衡,而一个泽被学子,一个却只是坐地收钱……总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纪念着邵老。

  前不久,当来自四川凉山的孩子们仰着稚气未脱的脸庞说出“当童工有肉吃”的时候,刺耳更刺痛人心。这些孩子本应该坐在温暖舒适的教室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而现在,他们却早早成为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以瘦弱的身体承受着枯燥、重负荷的劳作。你或许会感叹:是贫穷把孩子推出了家乡,推进了工厂。是啊,我们除了控诉贫穷,似乎再无别的说辞。

  也许,经过了媒体曝光、舆论哗然,凉山的这几个孩子有幸能够获得好心人的援助,重返校园。可问题是,其他千千万万个上不起学的孩子呢?谁来管他们?而且,非得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换来底层孩子被救助的曙光,唤起本该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吗?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不能总是奢望如逸夫先生这般“乐善好施”之人拉孩子们一把,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那些总是在报告中被描绘得近乎完美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得起学,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发展经济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幸福吗?财政收入就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民众的生老病死提供制度兜底。

  100多年前,雨果说:“谁开启一道学校之门,就减少了一座监狱。”时至今日,笃信“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逸夫先生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今天,我们在此缅怀逸夫先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一种鞭策。(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王心俐)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