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老人向闯红灯者鞠躬 网友:触及人心的“道德罚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7日

  事件回放 媒体近日报道,湖北襄阳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每天傍晚都会来到交通繁忙的路口,向那些“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90度深鞠躬,并面带微笑地提醒: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看似下策实是良策

  有部分人对老人鞠躬不理解,认为是作秀,会令对方处于难堪的境地。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办法,还不如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

  话虽如此,可现实环境下,“法不责众”的意识和现象却广泛存在,一时难以彻底根治。如果简单的口头说教,难免会让对方恼羞成怒,甚至可能引发争执;那么,像这位“鞠躬老人”那样,采取以礼相待、以诚相感的办法,使对方心生愧疚,最终实现劝阻目的,其实恰恰是一种值得一试的“良策”。 (陈海荣 浙江宁波 媒体人)

  触及人心的“道德罚单”

  面对乱穿马路的行人,有时候交警或者志愿者喊破了嗓子也收效甚微,而老人的鞠躬劝阻却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说明,老人的90度鞠躬是一份最动人的“文明罚单”,它触及了人心中的羞愧开关,进而产生了感染力和劝诫教育作用,提升了交通文明,维护了交通秩序。

  然而,“鞠躬罚单”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让所有的交通秩序管理者都向违法行人鞠躬或者施以其他礼节,并不现实。但“鞠躬罚单”的高效率,所折射的正是法律、制度之外的道德力量。 (李英锋 河北滦南 公务员)

  养成规则意识更重要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上是文明和习惯问题,本质上是对规则法律的习惯性地漠视。社会生活需要一定的规则,如公平规则、守法规则、排队规则等,但不少人往往无视规则甚至破坏规则,如“中国式过马路”、乱插队、随地吐痰等,这都是规则意识淡薄的突出体现。

  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最迫切的是要以制度和法律的落实来塑造规则意识,尤其是对那样以柔性手段和柔性劝导不奏效的人群,更应该采取的是一种“依法制止”和“以法规劝”的手段。

  (毕晓哲 河北石家庄 市民)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