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部分公租房沦为空租房,决策者该反思什么?

来源:大河网    作者:郑渝川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

  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广东佛山、东莞等地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只能望洋兴叹。农民工更愿意选择租金相差不大、手续更简单的农民自建房,这使得公租房沦为“空租房”。截至2013年10月,佛山公租房空置率达近40%,而在东莞市最大的保障房小区雅园新村,廉租房有600多套,2011年即开始入住,但截至目前仅160多户入住。(《羊城晚报》1月2日)

  公租房申请手续繁多,可以从两个视角加以审视:第一,这反映了一些基层地方的政府单位的履职效能。也就是说,不惟公租房的申请管理,这些地方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没有领导介入、媒体监督的情况下,也都需要申请人跑若干趟、盖若干个章、轮候相当长的时间。当地相关政府单位的主事官员和经办人员也并不认为这种做法构成对办事对象的“为难”。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佛山、东莞这样的地方近年来都曾掀起过提升政府效能、提高审批效率等名目的多轮改革,多个政府单位将审批窗口集中在一起组成政务办证中心的时间已不算短。这些改革和创新的成效究竟体现在哪里?改革和创新的成本耗费究竟算不算打了水漂?

  第二,基层地方政府对公租房管理显得不适应。公租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策部署,是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推行多年、房价飙升到相当可观的高位之后作出的,对于基层政府单位来说,这要算是一门“新鲜事物”。特别是原先的建筑、住房主管部门,在“变身”为住房和保障部门之后,对如何切实履行住房保障职能,增进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水平,显得尤其不适应。

  原先的建筑和住房主管,强调的是“管”,而现在要做好住房保障,既要提高辨识甄别问题、降低道德风险的管理水平,更应本着便利市民(保障房保障对象)的角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从新华社记者调查披露的广东佛山、东莞等地公租房呆板化管理情况来看,主管部门仍然沿用的是管理思维,服务意识是非常淡薄的。佛山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审核过严,主要是政府部门怕出问题。”

  具体就此事来看,“需要各种证件一堆,除了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收入证明、劳动合同、财产证明等,最麻烦的是计生证”——佛山市有关部门对公租房申请者提出的证件要求,看似是尽职负责的体现,实际上反映出严重的偷懒卸责。国家多个职能部门早已建成可以全国联网查询的内部系统,申请者的许多信息完全可经查询而获得;除此之外的一些尚不能通过联网查询掌握的信息,佛山等地住房和保障主管部门也完全能够通过汇集申请者信息,分别向其户籍地相关职能部门传真查询的方式获得信息。如果这样做,并不会显著增加佛山等地住房和保障主管部门的工作负担,却能够大大提高信息查询的准确度(申请者将无法通过申办假证的方式蒙混过关),更可以减轻公租房申请者的负担。

  新华社就此事的监督报道没有提及的公租房政策规划草率、资金筹备不足(造成开工迟缓)、公租房选址过偏、交通等公共配套缺失、公租房惠民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公租房质量堪忧等几点情况,此前曾由广东部分媒体报道披露。这些因素汇集起来,才造成部分城市公租房申请率低、入住率低、口碑评价低的“三低”结果。因此,要解决现有问题,有关方面必须拿出正确的态度,正视、重视以上各项因素,充分吸取教训。

分享: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