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邱少明:中国高铁应致力于国际化标准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中国高铁的标准体系于国际社会的知名度还不高、尚不响,缺少完整、系统的外文译本,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高铁驰骋全球的深度、广度。今后,应加速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大力提升中国高铁标准的世界认知度、认可度、知名度。

  近一段时间,我国领导人出访频频推介中国高铁,引起国外业界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多方的合作意向。中国高铁正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代表之一,蓄势步出国门。的确,回顾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路径,不难发现:从高铁领域的“后来者”到“追赶者”再到“引领者”,中国高铁以中国速度赢得了市场的尊重和认可。

  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道路从此坦途。恰恰相反,要实现从“追赶”到“引跑”的历史跨越,中国高铁仍有大量需要努力、发力、着力之处。

  要加快自主创新,累积运营经验。首先,较传统高铁强国,我国高铁整体水平优化、升级的空间还很大。我国高铁起步晚,整体技术及稳定性、持续性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研判。对于国外高铁发展史较长的国家所出现的诸多技术性问题,比如沉降,我国高铁应早做打算,防患于未然。其次,由于条块分割,我国高铁技术形成的合力还不够。为打造中国高铁产业的整体优势,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高铁全产业统一协调的体制机制,同频共振。再次,要累积运营经验。由于经验不足,中国高铁在海外难以有效规避运营风险。在国际化初期,部分上马的海外高铁项目可能面临耗资巨大、客流货流无保障等问题,容易导致后期运营亏损。

  要致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一流企业做标准”,中国高铁应当将输出中国标准作为今后着力的重点。如今,中国高铁的标准体系于国际社会的知名度还不高、尚不响,缺少完整、系统的外文译本,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高铁驰骋全球的深度广度,也影响着中国高铁的整体水平和品牌效应。今后,应加速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大力提升中国高铁标准的世界认知度、认可度、知名度。

  要科学应对知识产权诉讼。中国高铁技术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研发的。但是,这些年来,国际上诋毁中国高铁知识产权声誉的声音不绝于耳。因此,一方面,要抓紧研究专利战略、专利布局,着力了解技术准入国的政策、法律,注重申请知识产权,而且要与国际规则相配套;另一方面,中国高铁要“避短扬长”,即在技术较落后领域规避别国的知识产权,在技术先进领域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产权。

  要抓紧培养、招募熟悉国际通用招标模式的高端人才。目前,我国高铁对国际通用招标模式比较生疏,专业人才匮乏。由于高铁项目技术复杂,资金庞大,国外高铁项目多采用全球通行的公私合营模式。所以中国高铁欲国际化,除技术、成本等优势外,还须培养、招募一大批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国际项目、融资、法律、财务、管理、保险等方面的人才。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