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佘惠敏:“玉兔号”踏上月球的跬步与千里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12月15日凌晨,玉兔号月球车终于踏上月面,留下两行深深的“兔脚印”。玉兔的这一小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步。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射并成功运行的月球车有5辆。作为37年来首次“访问”而不是“砸进”月球的探测器,嫦娥三号表明,中国只用了3次试验就实现了月面软着陆目标。与数十年前美国、前苏联经过20多次试验才实现月面软着陆相比,中国少走了许多弯路。

  成功源于谨慎。

  看到嫦娥和玉兔如此精彩的演出,有公众认为她们尚有余力,就问:这次能落下去,为什么不这一次就设计成能落下去也能回来的探月工程呢?何必还要搞一次“回”的工程,是不是有点浪费?

  其实,航天工程是高风险工程。嫦娥探月设计“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为了遵循由简到繁的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积累和技术探索。嫦娥三号这次从100×15公里的椭圆轨道降落到月面的技术,也将为探月三期嫦娥5号、6号的采样返回奠定技术基础,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成功更源于创新。

  嫦娥三号任务使用了世界先进的变推力发动机、导航、通信、控制等航天技术,突破了多轨道、窄窗口发射和高精度入轨技术,这些都开创了中国航天之先河。

  此外,嫦娥三号着陆器携带了用于开展天文观测的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用于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整体演化过程进行探测的极紫外相机,“玉兔号”月球车携带了测月雷达,将对月壤和月壳的次表层结构进行探测,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突破。

  嫦娥玉兔身上还有许多创新。就拿两器互拍来说吧。1970年前苏联“月行者1号”拍摄了“月球17号”着陆架照片,1973年前苏联“月行者2号”拍摄了“月球21号”着陆架,但都只有单向拍照,没法互拍。玉兔给嫦娥拍照的全景相机,则可拍到彩色照片,还可模拟人眼观测物体的过程,获得的图像可制成3D数据。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能在3D影院中看到玉兔传回的彩色3D电影呢。

  成功还源于艰苦卓绝的努力。

  月表综合形貌试验室的模拟月壤干燥且松散,极易飞扬,一般的防尘口罩难以完全挡住细微月尘,参与试验的设计师们每次试验口鼻均会沾上月尘。试验室不能安装空调,但试验从未因炎炎酷暑或是漫漫寒冬而耽搁。仅月面巡视器移动分系统的能力件模拟月壤场地极限能力试验行驶里程就累计超过20km,总爬坡次数744次,总越障次数792次。正是有了前期大量、扎实、充分的地面试验,才有了玉兔漫步月宫的精彩表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嫦娥携玉兔远行38万公里造访月球,是由一步一步的积累而至。正是有了我国航天人一步步踏实的积累,才有了这个周末嫦娥和玉兔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般的精彩演出。我们期待着玉兔在月球上留下更多坚实的足迹,我们更期待着中国航天事业踏出越来越强的稳健步伐!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