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刘凯玲:职工有底气才敢与企业谈“薪”情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日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河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进行审议。《条例》规定,职工方与企业可依法就劳动报酬事项进行平等的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若无正当理由却始终不给员工加薪,可被处以1000元至1万元罚款。

  近些年来,全国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普遍得到大幅提升,但部分地方的平均工资依旧偏低,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整体物价标准和企业经营效益脱节。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仍面临工资待遇偏低、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制约了职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河南省出台地方法规,规定员工享有工资协商权利,体现了对员工劳动权利与工资权利的重视,正面效应值得期待。

  可是,即使有法律法规与制度为劳动者保驾护航,劳动者在工资协商方面依旧处于弱势地位。有些企业并没有同员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还有的企业没有成立工会组织,导致劳资双方权利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员工在企业面前缺少话语权。而且工资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工资单,还包括养老保险金、劳动福利等方方面面,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笔者认为,要让员工敢与企业谈“薪”,就要先让他们有底气。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多向劳动者普及有关法规,让劳动者知晓自己拥有工资协商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对相关细节的执行周到安排,让制度名副其实。为了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应该选择代表大部分职工利益的人员参与协商。

  简而言之,要让劳动者涨工资的愿望变成现实,完善制度无疑十分重要,但也要让工会在企业管理中有为、有位,执法部门既要普法更要加强执法督查。只有在工资协商制度设计时就综合考虑,才能让工资协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让职工拥有好“薪”情。

分享: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