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谢彩凤:食用油冠名要“亮晶晶”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1日

  近日,多家媒体聚焦食用调和油的“潜规则”,即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油品,并以此进行冠名,而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仍是大豆油、菜籽油等低价油。

  面对质疑,大部分企业拒绝公布商品配料比例,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没有出台关于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公布配料比例不是企业的法律义务;第二,配料比例属于商业机密。观点貌似有理,其实站不住脚。

  没有确立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并不代表企业没有公布配料比例的义务。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确定了定量标示的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部分企业只标成分,不标含量,显然与此规定不符。

  商业秘密与消费者知情权并非不可兼得。产品配方、制作工艺确实属于商业秘密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拒绝公开调和油的配方比例。为保护公众的知情权,企业即使不标示出全部配料的含量比例,至少应当标示出冠名油种的比例。如此,既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也能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此外,有关部门也应当尽快出台完善食用调和油标准,明确规定应以配料比例多寡作为调和油命名参考,并且注明冠名油种的含量,让监管市场有法可依,让食用油冠名像油一样“亮晶晶”。

分享: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