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最后一个月,通胀汹涌的态势终于有所缓和。根据本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至四季度,CPI涨幅分别为2.2%、2.9%、3.5%和4.7%。尽管第四季度物价水平仍偏高,但是12月份CPI增速已由11月份的年内峰值5.1%回落到4.6%,环比物价涨幅也由11月份的1.1%回落到0.5%。
通胀这把悬在A股市场的利剑究竟还有多少寒光未现?紧缩的预期又何时能打破?
1月CPI将重返高点
“去年12月CPI有所回落,但这并不是拐点,今年1月CPI极有可能再创新高。”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对《大众证券报》表示道。而深圳一基金经理则对记者表示,据说去年12月真实的CPI数字到了6%。“是不是6%我无从知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胀还会上去,12月CPI下来还是因为管理层罕见地以行政手段管制物价,并具体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果没有这些措施,CPI又会是多少?行政手段不可能持续,但是通胀还会继续。”
此外,他还认为,通胀高不高的另外一个反映就是央行的动作。“如果12月CPI真的不高,央行何至于要在1月就动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明显是早于市场预期的,侧面可以看出通胀的压力巨大,单月数据的下降只是一个表象。”
实际上通胀反扑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受严寒天气及春节备货之因素影响,据商务部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表明,上周全面上涨,已持续四周。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各地极端天气频现,也使得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我国作为全球小麦第一生产大国,黄淮地区的旱情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极端天气究竟会不会影响产量?
“现在大家对夏粮的判断都觉得减产的概率比较高,”昨日,南证期货研发部经理陈钟告诉记者,“主要还是受到天气原因,小麦会减产,而玉米的主产国也在减产。由于我们国家前几年粮食都是丰收的,所以就算减产我们还上升不到粮食安全的高度。不过这对价格的影响会比较大,CPI的压力不小。”
华泰联合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晶也表示,当前商品价格上涨的环境已经形成,市场投机性明显较2009年增强。对于粮食这种几乎无需求弹性的商品而言,一旦有相关催化因素,就容易形成价格上涨的预期。
根据统计,看高1月CPI增幅的不在少数。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表示,受干旱和低温雨雪天气影响,石油和煤等原材料价格最近明显上涨,预计今年前两个月CPI涨幅将达到5%左右。而东北证券则认为,目前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以及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再次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国内物价短期难以出现快速回落,1月份CPI再次超过5%的可能性较大。
今年首次加息是否临近
通胀压力的高悬让调控直指流动性阀门,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货币政策变化注定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
1月18日,温家宝总理提出,一季度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防止年初信贷的非正常投放。此前,央行于1月6日首次提出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破例未明确提出全年信贷增长目标。
流动性管理尽管没有具体到数字上,但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却认为,仅靠控制银行信贷显然无法完成收缩流动性的重任,央行应过渡到更加市场化的调控方式来管理流动性。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无论是在银行信贷,还是债市、股市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主体的经营决策。在当前通胀预期居高不下之时,加息是比信贷额度控制更有效的手段。
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表示,基于短期物价上升压力加大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最新变化,政策调控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短期通胀超预期可能导致央行在2月份加息25个基点,并在二季度再次加息1次。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吕春杰则表示,从翘尾因素和M2增速来看,2011年CPI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其中1月份和6月份CPI可能出现局部性高点,届时视CPI实际涨幅央行很可能再次加息。“预计2011年的第一次加息时间会在2月上旬或中旬,加息的幅度可能为25个基点。”
除了面临货币紧缩以外,外部流动性压力也在加剧。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外汇占款呈现出快速增加态势,7、8、9月份分别新增外汇占款1709.51亿元、2430亿元、2895.65亿元,而四季度新增外汇占款超过12530亿元,超过全年新增量的40%。金额激增的背后藏匿着热钱涌入的身影。胡月晓认为,外汇占款高增的态势还将在今年继续延续,这将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调控压力。
那么,除了加息,央行还会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吕春杰预计,可能还有1—2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必要时对部分存款性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逐月对信贷规模予以监控、压缩表外贷款规模、发行更大规模和更长期限的票据、上调再贷款再贴现率等。
流动性困扰股市
紧缩的流动性预期让A股变得不安。
“流动性对股市冲击是很明显的,”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就表示,从增量看,银行和地方的扩张意愿和能力的增强,人民币升值加快的预期强化和热钱流入预计增多,使得增量流动性压力显著增大。“还有一点需要关注,今年全年没有明确的信贷目标和投放节奏,边走边看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信贷波动的更加不稳定,什么事情有标准按标准来,没标准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加大,大家都没底了是最要命的。”
中邮证券策略研究员程毅敏也表示,现在通胀压力伴随着调控政策会形成较长的持续性。“至少在上半年来看,还很难看到股市大涨的一个动因。”
那么,究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股市具有大涨的动因?前述基金经理则对记者表示,至少要等到美国不再需要刺激经济。目前来看,美国的失业率还是很高,消费情况也不是很好,对于奥巴马而言是最后一年,这也意味着他有继续鼓励放松的动力。那么目前对于美国是今年下半年退出刺激政策还是明年上半年退出是有争议的。尽管美国目前没有通胀的问题,利用全球帮他们吸收了,但是不代表未来就不会面临通胀的问题。目前来看,如果继续采取这种宽松的政策来刺激经济,那么6—8个月之后,美国自己很可能会面临着通胀回流的风险。
“所以美国的失业率和消费情况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什么时候这两个数据好了,美国不再继续刺激经济了,对于A股而言可能就是在释放向好的信号。但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待,今年不是没有机会,但是目前机会还不成熟。”他进一步表示道。
程毅敏也指出,不必悲观。“至少我们现在再也听不到有人提二次探底了,这就说明经济还是不错的。股市再创新低的可能性我觉得不大,未来市场还是会转为对估值的关注,因为定价是基于估值的,在业绩披露这个时间段,市场会完全按基本面情况来走。在没有趋势性行情的情况下,资金会去找那些安全边际高的品种,这个时候价格水平低于合理估值的股票就是大家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