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兔年尚未至 基金经理欲离职谋“新窟”

来源:证券时报网(深圳)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新年伊始,基金经理离职便暗潮涌动。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进入2011年,已出现6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而2010年共有203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变更。

  业内人士表示,如何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已成为基金公司的首要任务,而这需要激励机制等制度的配合。

  离职潮波澜再起

  据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介绍,近期该基金公司的一位资深基金经理打算离职,而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正力邀该基金经理加盟,目前这位基金经理正犹豫,是加入私募大军还是加盟中小基金公司。

  无独有偶,深圳一家中等资产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也出现大范围变动。据知情人透露,去年末,该公司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几乎全部跳槽到其他基金公司。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由于高管变更,不仅部分基金经理提出辞职,甚至一些研究员也转投其他基金公司。

  深圳一家专门服务基金业的猎头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基金经理离职仅仅是个开始,当3、4月份基金公司把年终奖发放之后,将会有更多基金经理跳槽。”他还透露,现在很多资深公募基金经理正在观察政策变化,如果未来监管机构将私募纳入基金法,一些有市场号召力的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就会加入私募大军,到时或许又出现一波基金经理离职潮。

  WIND数据也显示,进入2011年,不到1个月时间,就已出现6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而2010年共有203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变更。业内人士介绍,去年主要是部分基金经理转投私募,或者行业内“互流”,此外,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的挖角力度较大,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在“高职位+高薪”的诱惑下,转投新成立的基金公司。

  期待激励机制

  随着基金业高速发展,基金经理频繁变动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成为基金公司的首要任务,而这需要激励机制等制度方面的配合。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在目前现行制度下,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不够灵活,因此有不少基金公司人士呼吁股权激励。但业内也存反对意见,因为基金业毕竟是特许经营行业,没有充分竞争,实施股权激励并不合适。

  不过,目前一些基金公司探索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实施激励。国联安基金公司近日就公告,运用人才激励基金申购国联安德盛红利400万元、国联安德盛安心成长600万元。据了解,这种人才激励基金属于基金公司固有资金,基金公司拿出这部分资金申购旗下基金来激励优秀员工。

  业内人士比较看好这样的激励方式,这样可将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等核心人才的奖励换成基金份额,一方面绑定了核心人才,不至于拿到年终奖就辞职走人;另一方面,也使基金经理有动力去管理好基金,基金业绩表现好,基金经理也能获得较好收益。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网(深圳)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