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中国股市不可能回到巅峰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6日

 

  为什么中国股市始终不能回到2008巅峰,为什么中国股市不及国外股市?

  全球是否复苏的关键还是制造业和全球贸易量,经济领域内的任何努力最终都要反映到具体产品上,金融是为实业服务的。观察全球贸易量就可以判断出,全球经济是否走出了08年的金融危机。

  下图显示了2010年至今全球贸易量的增长情况。

股市 巅峰

  与之对应的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下图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3年走势图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可谓全球实业指数,全球经济目前是高度融合的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可以反映出全球经济的真实面目,只是有些放大了波动范围。

  下图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10年走势图。

股市 巅峰

  2008年曾经达到11000点之上,随后狂跌到500点附近,2009、2010年间3次反弹到4500上下,2012年再度暴跌到662点,随后反弹到2013年10月最高的2125.10月份暴跌30%,从最高的2125到10月底是1484。

  与BDI指数对应的是制造业PMI指数,与BDI指数基本吻合

股市 巅峰

  则是一片大好,自2009年低谷以来,美国股市和其他许多市场已经反弹超过100%;高收益“垃圾债券”的发行量重返2007年水平,且此类债券的利率也在下降。

  实体经济增长依旧缓慢,失业率也高得难以接受,这部分在于QE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并未导致信贷创造,无法为私人人消费和投资提供支持。对于增加的基础货币,银行业把它们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囤积了起来。发达经济体中,资本不足的银行业不愿贷款给高风险借款人,而经济增长缓慢和家庭债务高企也抑制了信贷需求,因此造成了信贷紧缩。

  所以,所有这些过剩流动性都流向了金融部门,而非实体经济。近零利率政策鼓励了“套利交易”—通过债务融资来对高收益高风险资产进行投资,如长期政府及私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更高利率国家的货币等。其结果是,金融市场出现价格膨胀,并可能最终导致泡沫。

  中国有些特殊,银行基本是只在乎利润,不在乎风险的,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信贷需求依然极其旺盛,但是信贷很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30%左右都是些借新还旧的无聊把戏,再有就是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的国企,还有政府那些几乎不产生任何现金流的基建项目,还有火热的地产。

  旺盛的信贷需求和高息差让银行成为中国最赚钱的领域,四大房地产公司的利润还不及一家小规模的股份制银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股市始终不能回到2008巅峰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股市不及国外股市的原因,银行有更稳定更高的利润回报,无需进入资本市场。

  QE无法同时满足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这两个需求,如果决策者们选择缓步提高利率,以鼓励经济快速复苏,那么他们就可能催生了一切资产泡沫之母,最终泡沫破裂,另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到来,经济迅速滑入衰退。

  但如果他们试图通过加息来在早期戳破泡沫,就会引发债券市场崩溃,扼杀经济复苏,并造成大量经济和金融损失。所以,除非宏观审慎性政策如预期般发挥作用,否则不论决策者们采取哪种做法,其结果都是受诅咒的。

  让资本市场红火兴旺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超低利率,负利率。很多素质不佳效率低下的公司获得了大量资金,资产泡沫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吹大。

  在八月份,旧金山联储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估计6000亿美元的QE2在2010年末增加了0.13%的真实GDP(规模大约200亿美元),而且这种效应在此后两年中在消退。也就是说两年后这0.13%也没有了。

  QE支撑了所有种类资产的价格,不仅仅是国债和MBS,还有房地产,不仅中国的房地产火热,瑞士、瑞典、挪威、德国、法国、香港、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房地产都比08年金融危机前要好。

  全球市场已经习惯于这种支撑:当前的投资决定很大程度上要么寻求零收益的避险资产,以避免资本受到侵蚀,要么在其他资产上寻求正收益。

  QE支撑了华尔街机构们的资产负债表飞速扩展,为华尔街提供了丰厚的奖金,这是QE无法缩减或退出的重要原因,华尔街可以给于美联储空前的压力,那就是股市暴跌

  美联储缩减QE等于移除了央行对资产价格的支撑。除非在缩减QE开始之时,不仅仅是美国经济,而是全球经济同时出现改善,否则缩减QE带来的结果则是全球资产价格普降。

  这将导致华尔街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缩水和亏损,股市暴跌,美国和全世界不得不再来一轮QE或加大QE规模,然而要想继续维持资产泡沫,QE必须数倍乃至数十倍地增长,因为泡沫已经膨胀的很大了,而美国和全世界新一轮QE规模初期肯定不会超过上一次的规模,也就是说新一轮QE也无法支撑资产泡沫的迅速缩水。

  实际上,大部分认定2014年美联储会缩减QE,我认为不大可能,美联储肯定知道缩减QE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新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美联储可能会缩减最多2月的QE规模,美国股市暴跌,乃至全球资产泡沫破裂,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缩水,美联储不得不维持850亿美元的规模,还极有可能扩大规模,即便如此,泡沫也要无可避免地破裂了。

  本文作者系美信咨询首席经济学家周彦武。

  编者按:来自FT中文网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优先股推出,还是IPO重启,其对股市的发展孰好孰坏,主动权仍把握在中国监管者手中,就看他们有心还是无心了。

  下周社交媒体公司推特(Twitter)预计在美国上市,业内普遍预期,其将成为近期股市新的兴奋点。就在海外投资者翘首以盼的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投资者,却仍在为悬而未决的IPO重启而苦恼。同样是股市,同样是面对企业上市,为何投资者的心情截然不同?

  2012年Facebook上市以后,推特已成为这期间最受外界期待的IPO,其原因众多。比如:推特招股价合理;数家券商上调其目标股价以及看好其上市后的表现;以当前估值水平,机构投资者可能更感兴趣;推特上市后也可被看作检验当前股市流动性的衡量指标等等。

  暂且不说推特上市后的表现如何,就从其上市前市场的反应看,投行、投资者对于优质的投资标的,都是抱着欢迎的态度,而不是恐惧。反观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此前的一次次IPO重启传闻,市场都是以下跌回应,投资者谈IPO色变,即使是优质企业上市也不例外。

  十月底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或有意将IPO开闸和推出优先股同步进行。看似优先股和IPO这“利好”加“利空”手段的同步推出,目的是为了避免市场对IPO负面冲击降到最低,体现了中国监管层的良苦用心。但是实际上,如果监管层不能明确推出优先股的政策初衷,其推出对中国股市未必就是利好,而如果新股发行制度能够彻底改革,IPO重启未必就是利空。

  优先股最早出现在1825年前后的英国。当时英国若干铁道及运河公司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在原有股东不愿追加投资,发行普通股吸引力不足等不利情形下,铁路公司推出优先股这一创新的融资工具。随后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后,美国铁路公司也推出过每年向投资者分配固定股息的优先股。而近期,美国在处理AIG危机时,优先股发挥了避免国家资本干预企业经营的巨大作用。

  在中国股市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优先股一度为中国股市带来希望。但优先股在中国显然无法长久发挥其“利好”作用。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存在着大量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而优先股的试点又倾向于此类公司,因此在现有的国资管理体制下,优先股多半会沦为大型国企再融资的又一工具。如果是这样,以再融资为目的的优先股和IPO对市场的冲击差别不大。

  再看IPO重启。对于中国股市而言,短期可能会带来些许市场波动。长期而言,因现有的改革思路只涉及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而未触及核心的审批到备案制的转变,所以仍会遭到市场的抵触。

  只有新股发行实行备案制,才能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把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从而为投资者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标的,同时也可培养中国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优先股推出,还是IPO重启,其对股市的发展孰好孰坏,主动权仍把握在中国监管者手中,就看他们有心还是无心了。(来源:FT中文网)

分享: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