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双向获益”的国企角色不会长久

来源:光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

  11月1日,一篇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报道称,作为未来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出台,预计国企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国资、扩大对民资开放等将成为重点改革内容。

  文中提及,“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国企分类监管将成为此番改革的重点内容,核心是厘清同一企业中的政策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这将涉及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的拆分事宜;在国企重组上市的过程中,民资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如改革动向确如报道所言,这个设计确实打中了国企改革的七寸。

  央企、大型国企兼重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面角色,与中国半管制、半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度匹配。在面临市场化改革的诉求时,它们可以拿自身的公益属性做说辞;在面对社会福利诉求时,他们则可以强调自身市场主体的身份——说白了,就是可以任意享受两个角色的权利,随时推诿两个身份的义务。坚持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宏观上是改变市场一半管制、一半开放的大环境,微观上则必须要面临央企、国企身上多重功能的拆分。

  当然,拆分不仅仅指对这两种角色的判隔,还指将同一种业务按照市场化规则进行分段。央企、国企大部分盘踞在石油、电力、稀有金属等自然垄断部门,形成了开采、运营、销售的托拉斯式运作方式。其封闭性和垄断性不仅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市场准入的受限,还容易使自身陷入激励不足、创新乏力的困境。实际上,保证源头开采由国企、央企控制就足够保障能源、资源的国家属性,其他生产、销售的阶段都可以放宽市场准入。石油、天然气开采当然涉及国家利益,但加油站都是国字开头有何益哉?

  此外,国企、央企的人才选拔、用人机制也应与其角色拆分的进程相伴随。众所周知,与现代公司制度相比照,央企和国企领导者的选拔、晋升、任用仍然遵循“体制内规则”,相比起“企业家”“经理人”等称谓,他们更适合用“干部”“官员”这样的词汇描述。行政化带来了两个后果,一个是企业内部官阶制严重,而凡有严格官阶制的地方一般都有体制僵化之虞;其二是人员流动不以专业性为着眼点而以级别为准,与同级政府部门官员常有互换。与政府部门同质化、同构化严重的企业,何谈企业精神?

  宽泛意义上的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尝试了主流经济学的多重路径。但无论是最初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是十五大之后的股份制改造,其主要方向都是以“市场化”、“现代化”为本位的革新。换句话说,也就是日渐与行政意图、行政手段相剥离的改革。国企双向获益、两不吃亏的“讨巧”角色,封闭的、一条龙式的经营方式,讲政治大于讲专业的用人方法,肯定会与即将到来的改革短兵相接。

分享: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