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应重视“看病更贵了”的调研结果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燕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我国启动覆盖城乡的医改已有4年。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10月29日《羊城晚报》)

 

  任何调查首先都有一个科学和客观的问题,具体到看病费用是不是居高不下,是不是看病更贵了,因为我们不了解调查的更多细节,无法肯定地说,这项调查就完全值得信任。零点调查集团作为国内较早较为专业的调查公司,其品牌和公信力还是有一定说服力。另外,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和公众的切身体会,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因此,对于这项调查的结果,如何看待是个问题。

  不否认,新医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还有很多方向需要推进,同样也是事实。具体到这项调查,首先应看到,物价上涨,同样也会造成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其中也包括公众的医疗支出绝对数字可能增加。另外,随着公众的收入增长,公众也更愿意在健康上花更多的钱。譬如一些大病、慢性病,因为医疗保障报销比例较低,但公众又不得不治,于是花了较多的钱。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少公众觉得看病费用居高不下、看病更贵,根源还是在于医改推进不够理想,以药养医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矫正。全面地讲,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医药采购招投标、医疗服务的垄断,医疗资源不够竞争缺乏是重要原因。

  如央视《新闻1+1》今年7月23日报道,福建漳州医疗腐败案,药价的一多半都变成了公关费,市直区县73家医院百分之百涉案,全军覆没。熟悉医疗行业的人都知道,药品器械从出厂到患者手中,要经过长达十几个环节的利益链条。如此,看病不贵才奇怪。过去不少分析认为,医疗投入不足,医院只能以药养医。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如今医疗投入增加了很多,但医患关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监管缺位,采购、用药用器械过程完全垄断在医院及医疗行政部门手上。再加上医疗资源的稀缺,医院竞争基本不存在,患者只能被宰割。

  另外还值得一说的是,国家财政对医疗的投入确实增加,但无论多高,关键是这些钱是否花在了刀刃上,公众能否真真切切享受到。几年以前,中科院曾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这些钱如果能更加公平地用于普通患者,看病贵应该可以减轻不少。

  于此而言,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政府在医疗上投入看上去加大明显,但公众的医疗支出依旧较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增加医疗投入是基础和必须,但仅仅如此尚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更关键在于,必须继续推进医疗改革。一方面要将政府的医疗投入更加公平地用到所有公民身上,另一方面必须推进公立医院和医疗费用支出的监管,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疗保障体制,让医院、医生不敢随便要价,让公众的每一分钱不至于被浪费。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