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
□记者萧森 文/图
工信部发布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已在9月1日起施行。按照规定,今年9月1日起,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开户、过户等入网手续时,需进行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同时还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这被称为“史上最严”手机卡实名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泛滥成灾的垃圾短信,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手机卡销售市场仍然存在“无真实信息手机卡”现象,这与电话用户的期待仍然有很大差距。日前,记者在赣州市中心城区了解了相关情况。
现象:利用虚假信息登记销售手机卡
国庆期间,记者在市中心城区部分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营业点发现,自9月1日起施行用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开户、过户等手机入网手续以来,市中心城区各手机卡开户入网点均要持本人身份证才能办理开卡入网业务,没有发现销售“无真实信息手机卡”情况。在赣南贸易广场一移动公司营业点,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在该规定出台前就一直要求有身份证才能开卡入网。”
但是,不少市民反映在赣州市中心城区部分街道上仍存在销售“无真实信息手机卡”现象。国庆期间,记者多次来到市民反映的手机卡销售点了解情况。在赣州市环城路一角,有三四个“摊主”骑电动车或自行车销售手机卡,车上挂着“电话卡、上网卡”等宣传资料。在其中一名女士销售点前,记者提出要购买一张电话卡,该女士问:“带了身份证没有?”记者回答:“是否有不要身份证开户入网的手机卡?”对方回答:“有,46元一张。要移动的手机卡,还是联通的?”当记者问为何还有“无真实信息手机卡”时,她回答:“在8月底,我们得知9月开始实行实名制,就赶紧开通了3000多张手机卡。所以收46元每张,减去了上月的使用月租费4元。”
同样,记者选择多个时间段,来到环城路手机卡“流动销售”点,发现更有惊人之处。一名销售手机卡的女士说,如果自己不需要真实姓名开卡入网,就可以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开卡。只见她在手机上拨弄着有关信息,就获得了一些外地个人信息。该女士开始用湖南省郴州市某地一农民的信息要为记者开通手机卡,记者以外地手机卡不敢使用为由拒绝了。后来,她又以南康市麻双乡一人身份为记者开通手机卡,记者从其信息中看到被使用信息者还是南康某中学学生,记者最后以盗用他人信息开户入网违法拒绝了。当记者问其从哪里收集到的这些个人信息时,她不耐烦地抛出一句:“你究竟是要买卡还是要干什么?”
遭遇:垃圾短信仍然打扰生活
近日,家住红旗大道东段的古女士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短信称对方是自己多年不见的朋友,并说知道古女士生日快到了,特意为古女士准备了一份价值50万元的礼物,希望古女士喜欢。经过双方电话“交流”,其实古女士知道对方不是自己的熟悉人,更奇怪的是对方根本不愿意见面,就说礼物在其律师那里,如果愿意收下就联系该律师。古女士知道这是垃圾短信带来的骗局,就看其有什么招。该所谓的律师则对古女士说50万元的礼物款是现金,已经到了律师账户,为了对其负责只经过银行转账,要古女士先将3000元律师费和保证金打入相关账户。
同样,记者在几日前收到外地号码的手机短信,称电话用户在外地出差,希望记者将房子租金打入其妻子“李曼”账户,记者一看就明白这是诈骗短信,虽然自己租用了别人的房子,但是房东根本就不是短信所说的。而且多次收到这样的垃圾短信,每一次都是立即删除。
最近,有一名于都籍段先生反映自己因为收到一条垃圾短信而被骗了2万多元。许多市民认为,自己都遭遇过收到垃圾短信,对此现象十分反感。虽然已经执行手机卡要实名制开卡入网,却仍然难以堵住垃圾短信,特别是那些诈骗短信很容易让一些市民上当受骗。
调查中,记者发现类似利用虚假信息登记手机卡入网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就在国庆期间,记者根据一些商业信息提供的手机号码,或者平常手机显示的“未接电话”发现,许多号码区域在赣州,而其开户地区就成了辽宁、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许多市民认为,正是由于市场里存在“无真实信息手机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样的手机卡行违法之事。
原因:“不实名”使部分人投机获利
日前,记者希望就手机卡开户入网实行实名制一事采访江西移动公司赣州分公司,而该分公司综合部的某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称实名制这事是省公司的事情。
市民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市场上存在“无真实信息手机卡”,甚至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登记购买手机卡,才出现了诸如垃圾广告、欺诈短信、黄色短信、匿名骚扰等令市民烦恼的现象,如果真正完全实现了实名制,持手机卡的用户将用信用来保护自己的声誉。
就市民生活中常常接收到手机垃圾短信问题,赣州某通讯公司一名内部人士透露,原因有诸多,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现在网络空前发达,一些人收集到个人信息后,将一些商业信息甚至诈骗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群发到手机上。同时,在赣州中心城区还有一些利用网络通讯平台专门从事商业信息发布的经营商。二是相关部门对手机卡流动经营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不法分子收集一些个人信息进行开卡入网,造成使用手机卡者的信息不真实,发布各种虚假信息就没有后顾之忧,行骗后又难以抓到违法者。三是由于部分市民担忧实名制会泄露个人信息,就选择使用非本人信息手机卡。因此,手机卡销售商家就投机获利。同时,9月1日新规定实施后,还有些网络卖家就瞄准了不少人不愿实名购卡带来的商机,做起了“用他人身份证登记购卡”的生意,并表示“用别人的身份证登记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一名内部人士表示,手机卡实名制雷声大雨点小。现在看到的实名制只是部分实名,如果在增量上的实名制都没有做好,就更没有办法保证存量上的最终实名。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说我们如何实名制,而应该去想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实名制都无法推行下去,为什么有太多的利益,都在不实名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