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多因素掣肘电子汇票占纸质汇票量仅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8日

  2010年12月28日,距离央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上线一年零两个月。回视此段轨迹,与市场预期相比,票据电子化推进的过程并不平坦。

  记者从可靠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2009年10月28日至2010年11月30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处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总数为234209笔,金额7689.9亿。从笔数上看,纸票登记业务累计9867001笔,电子汇票占其比例仅2.4%。11月末,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机构共316家。

  一家商业银行人士透露,11月,该行电子汇票承兑1098笔,金额31亿元;贴现585笔,金额23亿元。“从总量看,电子汇票量占纸质汇票量仅5%左右,其他银行更少。”该人士称,诸多因素制约了电子汇票的发展。

  12月24日,人民银行长春市中心支行发布的调研情况显示,吉林省电票业务现状是签约客户少、签约集中度高、银行间业务发展不平衡,此业务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业务实现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银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吉林的情况反映了全国同业的部分共性。

  “期望监管层强有力的推动和管理,否则,电子票据可能面临被舍弃的命运。”某股份行票据人士直言。

  吉林电票推进缓慢

  解析一个地区的电子票据发展困局,可能会让人们对这个市场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8月末,吉林省共有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签约客户218户,仅占开通网银业务企业的0.7%和总开户企业的0.1%。银行电票开通率不高,业务发展也不均衡。目前,吉林省共有17家银行和财务公司的782个营业网点开通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仅占全省营业网点总数的28.4%。截至8月末,尚有9家银行从未受理过电子汇票业务。

  该支行副行长董龙训分析,制约吉林电票业务发展的原因包括,企业网银开通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银行动力不足等。8月末,吉林全省开通网银业务的企业为33270户,仅占所有开户企业总数的14.3%。企业网银开通率低,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广缺乏平台基础,直接造成了签约客户数量的难以增长。

  此外,某些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在授信等方面设置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条件,如增加保证金比例、提高承诺费收取标准和提高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要求,以达到减少企业选择此项业务的目的。截至2010年8月末,吉林省尚未发生过一笔付款期限为1年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全国各地区电票发展不平衡。截至11月全国31个省份(地区)排名中,吉林省在承兑金额上(3.768亿元)倒数第六,贴现金额上(0.297亿元)倒数第四。央行统计显示,广东、山东、深圳、湖北、江苏、北京等地电票业务较好,出票居多。

  缺少价格优势

  在参与机构缺乏、系统不稳、制度未立的诸多因素掣肘下,做大电票业务量变得艰难。

  根据央行统计,电票推出13个月以来,出票66131笔,金额2014.71亿;承兑69230笔、金额2115.44亿;贴现23522笔,金额945.29亿;转贴现15453笔,金额998.91亿;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发生票款对付业务共计10678笔,金额325.43亿元。系统共收到纸票登记业务9867001笔,金额未公布。

  从月度曲线上看,出票、承兑、贴现、转贴现等主要业务基本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但多名商业银行人士坦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票业务存在诸多障碍。

  一家股份行票据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与纸票相比,目前电票在流程上并没有得到简化,各种程序依然一个都不能少。在企业支付的承兑费用上,电票与纸票一样都是0.05%,没有价格优势。“企业没有动力做电票,没有承兑源头,电票就难以推进”。

  他透露,去年10月份首批18家银行上线电票系统以来,仅有4-5家股份制银行开展了电票业务。今年6月份第二批机构上线,大部分银行只是“形式上”上线,至今并未推广此业务。作为关键一环,农信社、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并没有进入电票市场。“纸质票据的主体是这些中小机构,没有他们参与,电票就少了依托。”

  中部省份一农信社票据人士不无避讳说,其电票系统还处于内部演练阶段,原打算今年下半年推出,但经咨询同业后推迟了。“不少银行反映发出去的电票报价对方没有收到,这说明系统并不稳定,另外,我们的内部制度和规程也没有弄好。”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不积极主要缘于抵触票据透明化,其操作纸质票据业务基本都是“打包”性质的,没有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的信贷规模调控。

  流动性不强

  影响电票推进进程除承兑源头不畅外,电票流动性不强亦是另一主因。

  “在贴现市场上,如果是电票贴出,基本没有对手接。”一名股份行票据人士直言。今年以来,受信贷规模控制,四大国有银行收票量都较少,股份行基本不收电票,如果本行推电票,就只有自持,使得票据周转效率降低。

  信贷规模收缩是悬在电票市场头上的一把利剑。年初以来,为满足合规要求和存贷比监管,各商业银行票据融资大幅压缩,如果明年紧缩趋势持续,电票的推进可能也会比较缓慢。

  “严格监管是好事,如果将票据融资剔除后计算存贷比,将有利于电票发展。”前述股份行人士说。

  电票受阻还体现在利率市场化试验不畅。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由纸质票据的最长6个月提高到1年,市场本预期,这将对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某银行票据业务人士透露,这一年多来,该行开出的电票期限90%在6个月以内,与纸质票据无异。银行的普遍困惑是,因为是新鲜事物,各行都不知6个月到一年期的票据如何定价,尝试的风险较大,不如退守。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