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制造业成本骤升推高货币紧缩预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1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月度PMI(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11月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是连续8个月上升。

  其中,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73.5%,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已达近两年的最高水平。20个行业的该指数全部高于50%,其中有15个行业高于70%。部分行业,如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高达80%以上。

  购进价格的高企,正给企业生产构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鉴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高涨,未来工业增加值的走势将趋于平稳,经济增速可能放慢。

  而PMI这一经济先行指标的连月走高,也给市场带来紧缩预期。“下一步不排除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或差别性上调的可能。”连平说。

  “胶头烂额”:制造业成本之压

  尽管天然橡胶价格近期出现了高位松动的痕迹,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告诉记者,轮胎企业仍亏损严重。

  12月1日的数据显示,天然橡胶“国际一号”的价格,在国内各大市场报价低价为30200元/吨,高价为31400元/吨。而今年5月份时,天然橡胶价格尚为19000元/吨,半年中价格翻了一番。

  天然橡胶是制造轮胎的最主要原料,占轮胎生产总成本的比重在40%左右。在金融危机前,天然橡胶曾涨到28000元/吨的价位。但今年以来的急剧上涨显得有些不可理喻,而被业界戏称“胶头烂额”。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其轮胎分会最近两度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天然橡胶价格过快上涨的应对之策。其建议,国家需降低关税率,增加天然橡胶进口,同时轮胎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价格,来化解上游产品的涨价压力。

  不过,截至目前,各轮胎企业的产品涨价幅度有限,甚至不到10%左右。在原料成本翻番上涨的逼迫下,企业利润空间被高度压缩。

  北京中期期货公司分析师闫�Q告诉记者,问题的关键在于,轮胎企业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在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汽车尽管还在跌价,但是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仍然很大,而轮胎企业在产业链中尚无定价优势。”

  天然橡胶的涨价,其实是整个工业产品原材料价格上升的缩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73.5%,比上月再升3.6个百分点。其中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行业,该指数高达80%以上。

  在通胀预期气氛下,铁矿石、焦炭、煤炭、油价等钢铁原料和燃料价格普涨,使得受调查企业感受明显。比如11月反映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接连上升,本月达到37%,继上月提升2个百分点后,又上升3个百分点。

  此外,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多数企业反映,当前部分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棉花棉纱、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煤炭、柴油、钢铁、铜铝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势头明显。“由此带来了企业成本上升,生产经营压力较为沉重。”

  紧缩预期增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8.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8.5%,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研究部预测,11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2%,信贷新增5500亿元。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速可能为5.1%,受投资等放缓的影响,上升压力可能会减弱。

  交行预计,11月居民消费价格为4.7%,将创下2年来的新高。

  随着工业制造与居民消费领域物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市场预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或实施更为收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11月30日发表文章指出,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建议明确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社会各界发出清晰的政策信号。

  他在央行下属的《金融时报》的《再论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一文中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这样,既有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盛松成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而人民币汇率小幅稳步升值有利于平抑物价,建议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认为,目前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不需担忧,可以放心治理通胀。“目前加息和准备金同时推出的概率较大,若选择只推出其中一项,力度则可能较大,比如50个基点的加息。”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