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六因素叠加 年内再加息概率降低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朱 凯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1日

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说起加息,市场神经就会陡然紧张。实际上,与其猜测何时加息,不如分析加息与不加息的理由及逻辑。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减量、整体流动性状况转紧、年末支付高峰来临、物价行政调控频出、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外围经济体隐患犹存等六个方面来看,年内再度加息概率已大为减弱。

  毋庸置疑,央行现阶段加息的核心目的,在于治理通胀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其关键都在于平抑食品、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等。而与此紧密相关的,依旧是市场整体流动性状况,它与通胀预期之间互相影响:流动性泛滥不再,则助推通胀的基础泯灭;通胀预期减弱,则流动性过剩难以持续。

  第一,公开市场回笼暂歇,显示央行无意大幅提升发行利率,加息意愿不强。近三周来,公开市场央票发行频现地量,昨日10亿元1年期央票刷新历史新低。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利率提升,央票发行量便可增大,对冲效果就越显著。但目前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已非常严重,3月、1年与3年央票分别有120、80和78个基点的倒挂。

  第二,上周开始资金价格急剧抬升,显示宽松流动性态势已被多次准备金率上调所扭转,加息迫切性减轻。资金价格“晴雨表”的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在11月11日开始连续小幅上涨,上周又因月底及准备金缴款因素叠加而涨幅剧升,23日的21天回购利率涨幅竟逼近100个基点。流动性态势转变直接减弱了央票利率提升和数量加码的必要。

  第三,12月份为年度支付高峰,保证商业银行现金头寸成为当务之急,继续大幅收紧流动性及加息的概率亦随之降低。此外,尽管12月份财政存款将集中回拨,但由于其释放路径分散及具有可预见性,央行对此进行“特别对冲”的可能性颇小。

  第四,针对物价上涨,近期中央各部门行政调控频出,国务院颁布了整顿物价的“16条”总纲、发改委进行了药品及煤电价格等行政干预、各级地方政府及物价部门紧密跟进……在平衡货币政策压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监管层暂缓加息的政策意图。

  第五,国家对农产品等现货价格的调控影响期货市场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回调明显,通胀压力减轻,加息时点推后。最近,国家采用行政手段调控通胀力度持续加强,棉花、橡胶等前期暴涨品种回调较多,基本上回到了10月上旬水平,进而对现货形成了引导作用。行政调控如产生较好效果,货币政策压力亦随之减轻。

  第六,欧洲债务阴霾仍未远离,美国经济数据短期利好难改悲观预期,外需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年内加息的必要性。同时,避险货币美元近期连续大涨,人民币升值预期暂时减轻等,都对涌入国内的热钱形成一定制约,流动性重演泛滥的可能大为减少。

  不过,由于11月CPI或连创新高,且翘尾因素消失,12月份CPI将明显回落。考虑到“加息预期”与“助推通胀”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联,央行或选择在CPI回落之时出其不意进行加息,以减轻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并杜绝“通胀预期”被“加息预期”循环推升的心理怪圈。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