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影视投融资演进:浅尝股权投资模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月光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时值金秋,“十一档”电影汹涌来袭。票房市场高歌猛进的背后,商业银行在影视文化方面的投融资方式也在悄然演进。

  由于影视类投资的未来现金流可控性较差,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过去商业银行对该类项目十分谨慎。但随着近年来票房市场愈加火爆,院线铺设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对影视项目的投融资之中。

  2006年,招商银行华谊兄弟签署了贷款合同,支持其拍摄电影《集结号》。这笔贷款除了由华谊兄弟的两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外,王中军还签署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私人的住宅、艺术品等均被银行作为抵押品估值。

  2011年,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第三方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为博纳影业提供一次性“打包”贷款1亿元,用于电影《龙门飞甲》、《美丽人生》等多部电影以及电视剧《十月围城》的拍摄。

  同年12月,民生银行投行部为张艺谋指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提供1.5亿元贷款,以该电影版权作为质押。该贷款创造了国内金融机构投资电影单片金额的新纪录,引起一时轰动。

  更为重要的是,从去年开始,部分银行同时也在影视投资项目上低调开展了产品创新,从简单的抵押贷款融资向信用贷款融资过渡,甚至开始尝试投行化的股权投资模式。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