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朱 凯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5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21天资金价格涨幅创新高,恰恰意味着想借入资金的银行数远超贷出者,市场对未来资金面已形成了极为一致的预期――12月初开始,市场整体流动性趋紧的“边际效应”将开始凸显。
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对金融市场而言,“分歧”存在的意义恰在于提供丰富的流动性和增大可交易性。而近期银行间货币市场,却出现了罕见的“分歧消失”一幕。在市场预期惊人一致的背后,透露出银行机构对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六度上调的高度“警备”。
11月23日,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21天回购利率报于3.4236%,较上一日大涨95.82个基点,涨幅创年内新高。尽管昨日小幅回调9个基点,但一周来累计上涨仍多达129个基点。受访银行人士大多认为,12月15日到期的那笔准备金将可能继续寄存央行,而届时准备金率顺水推舟再上调一次,也会是大概率事件。
21天回购利率“异军突起”以及跨月资金的供不应求,反映了银行机构对12月中旬流动性“瓶颈”的悲观预期。实际上,早在进入10月份以后,中长期限资金就处于热销状态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跨年效应。比如说,10月1日在银行间市场融入一笔为期3个月的资金,便可在明年元旦归还,解决了银行的现金备付压力。很明显,如果某家银行预测21天后将会出现资金运用高峰,且临时去借会比较困难的话,该行交易员就会在当日向别的金融机构(多为银行)借入为期21天的资金。而进一步分析,想借入这一期限资金的机构极多,而愿意贷出这一期限资金的机构极少,供不应求便会导致其价格急剧上扬,亦即回购利率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21天资金价格涨幅创新高,恰恰意味着想借入资金的银行数远超贷出者,市场对未来资金面已形成了极为一致的预期――12月初开始,市场整体流动性趋紧的“边际效应”将开始凸显。
95.82个基点的上涨,约接近于1个百分点,在每笔成交额高达数亿、数十亿的货币拆借市场,实属罕见。据记者统计,2009年11月份,21天期资金价格均在1.47%-1.87%之间窄幅波动,日涨幅最大仅为约20个基点。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各个期限回购利率涨幅接近这一水平的,仅有9月30日(隔夜利率:涨85.92个基点)、9月26日(7天利率:涨77.55个基点)。今年以来,该期限资金95.82个基点的日上涨已高居榜首。
21天回购并非资金市场的“常旅客”,其每日成交总量一般在数十亿元上下波动,亦有偶见超百亿的时候,但往往仅有数天。与隔夜回购每日动辄三四千亿的规模相比,它并非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奇怪现象的出现,表明市场对央行叠加上调准备金率,已不再觉得是稀奇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