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11月惊魂 爆仓者已超金融危机水平

来源:经济杂志社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0日

    大宗商品市场在一轮惊心动魄的大涨之后,又经历了一轮同样惊心动魄的大跌。

    本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行情波动风险加大和一些投资者高仓位操作,商品期货市场近两周来爆仓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时。

    与此同时,前期大量涌入商品市场的资金正在迅速撤退,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农产品市场里,资金的潮涌潮退相当明显,而金属、工业品受到流动性过剩的支持,分析师认为后市可能仍会回归牛市。

    惊魂

    对于“期民”刘先生来讲,这一周实在是惊心动魄的一周。

    大宗商品市场从10月开始的一轮“历史罕见”的大涨里,刘先生看对了方向,一直多头持仓豆油合约。到了上周四,豆油主力合约1109已经涨至两年多高点10554元,比10月初大涨了超过20%。刘先生30万的本钱已经翻至50多万,浮盈接近100%。

    然而上周五开始商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突如其来的连续暴跌,却让刘先生不仅回吐了利润,而且陷入了“爆仓”困境。上周五豆油1109合约一天下跌了3.61%,持有多单的刘先生认为这种跌幅是调整而并非转向,对后市仍然看好的他在豆油跌至10100元左右时又进行了加仓,将本来30%的仓位提到60%。

    因为坚持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刘先生在周一下午又进行了加仓,此时他的仓位已经达到90%。不料周三开盘,豆油跌停,“一天就损失了19万,眼看着奥迪变成了奥拓。”刘先生说。

    “砍完空头砍多头。”行业人士都如此戏谑这一轮行情。刘先生这样的遭遇,其实只是这出“商品惊魂记”的一个片段。

    先是一轮惊人的单边牛市,从7月初到11月10日的短短4个多月里,体现大宗商品综合价格的文华商品指数已经飙升了37%,而棉花、橡胶等品种价格已经基本翻番;进入10月,有些品种每日的涨幅经常都在3%以上。

    然而跳水行情突然在上周五到来,而且出人意料地连续出现跌停行情,全面跟踪国内商品期货走势的文化商品指数大幅走低,此指数三个交易日内两次跌幅达3%。

    “几乎没有人料到会跌得这么深。”一家大型期货公司交易部操盘手说。

    事实上,多家期货公司高层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场此轮大波动产生的风险,甚至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那一轮巨幅下跌。一家传统期货公司副总经理说,“爆仓的人数已经超过了那一轮系统性风险发生时。”他透露,以北京营业部为例,这两周每天基本都有一个客户爆仓,以整个公司计算,爆仓率已经达到了七百分之一。

    另一家期货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爆仓比例可能更高。本报抽样调查了若干家中等规模以上的期货公司,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表示,这一轮行情风险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时,爆仓比例也更高。

    离场观望

    前期涌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本周正在集体撤离。“周二一天10亿资金流出了大宗商品市场。”中期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付鹏统计。

    付鹏计算出一周以来整个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约有四分之一的资金离场。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有29.4%的资金撤出,大连商品交易所整体减少25.2%,而郑州商品交易所整体减少23.1%。

    从7月到11月10日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持仓资金的增量为433亿。按照持仓占保证金比例40%计算,433亿增量持仓资金的背后,是1080亿的资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曾经是新增资金最青睐的地方,如今却也成为了资金撤退最汹涌的地方。付鹏统计,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糖合约,主力保证金顶峰时期达到42亿,现在剩下30亿;11月1日,棉花主力资金保证金规模达到约30亿的峰值,而目前只剩下14.7亿元。

    “资本大幅度撤离政策高度监管的市场。”从11月初,交易所就连续发布关于棉花等农产品期货的交易所调控令,“从169号文件到181号文件,都可以明确地解读出政府的确在向农产品期货市场施压。”

    相比之下,金属等受到行政管控较少的品种上,资金撤出的现象并不如农产品那样明显。


分享:

来源:经济杂志社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